关键词:
高中地理
劳动教育
地理核心素养
教学策略
教学案例
摘要:
新时代背景下,国家政策方面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劳动教育的热度不断提高,劳动教育构成了五育培养重要的一部分,是链接德智体美劳五育各部分的纽带,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地理课程具备综合性、区域性等学科特征,是劳动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关键科目,将劳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有积极的可能性,两者融合契合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需要,同时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目前劳动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实施较少、融入不够自然、重实践轻素养提升等问题,而且一线地理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手段,无法常态化地实施继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本文以太原市公立学校教师和学生作为样本,利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劳动教育课程在学校的开展情况以及与地理学科融合后的教学效果,分析存在的实施困难的问题。针对现况,提出劳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教学原则和策略,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和课外研学案例,为推动两者相融合、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供教学参考。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调查,太原市公立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充分肯定了劳动教育的价值和功能,对于劳动教育融入地理学科教学持积极态度。但目前太原市公立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情况不容乐观:一是学校课程设置不完善、劳动课时安排频率较少、劳动教育形式单一、劳动教育师资不匹配;二是教师具体实施上缺乏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课上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地理课外实践时间少,形式缺乏创新性,融合过程存在困难;三是学生劳动认知仍需加强,部分同学劳动情感淡薄,创新性有待提高。
(2)根据问卷调查呈现的问题,提出课内及课外的融入方式,在教材、实践案例、传统文化中归纳梳理劳动教育教学内容,依据坚持立德树人、理论联系实践、切入适时适度、自然灵活融入等教学原则,从教师、学校、家长等不同角度提出融合策略,从提高教师自身劳育素养出发,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和课外研学实践等两种实施形式,联合家长和学校共同助力劳动教育,结合近年高考题总结劳育相关试题等实施策略。
(3)劳动教育与地理学科的融合主要通过课内教学实践和课外实践活动落实,首先以湘教版教材必修二《5.1农业区位因素(第一课时)》为例,利用本文提出的教学原则和策略,搜集资料创建案例情境,进行课堂教学实践;其次是以太原市第二中学校为例,设计案例一“劳以启智+动以润心”乡村农业研学活动,案例二“五育并举强素养、知行合一促成长”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劳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课外实践活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进行案例分析后得出劳动教育融入高中地理的创新与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