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物安全教育
高中生物学
教学案例
渗透式教学
摘要:
进入21世纪后,生物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因此,普及生物安全知识,增强生物安全意识迫在眉睫。生物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在高中阶段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将有助于发展学生生命观念,提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能够让学生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安全问题和挑战时从容应对。同时通过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本论文具体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进行总结,梳理生物安全和生物安全教育的内涵。
第二部分,通过对天水市某中学老师和部分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高中生物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教师都对生物安全教育持有积极态度,愿意渗透生物安全教育,但是因为生物安全教育知识在高考中涉及较少,教师不愿意在生物安全教育上花费更多的时间。大多数学生对生物安全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对生物安全关注较少,生物安全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学生希望在高中阶段能够进行生物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
第三部分,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2019版)内容为依据,对五册教材中关于生物安全教育的素材进行挖掘整理。结果显示:传染病防控教育的素材主要集中在必修一、必修二、选择性必修一。生物资源安全教育在五本教材中均有分布,其中选择性必修二中与生物资源安全教育相关的素材最多。生物技术安全教育在五本教材中都有分布,但选择性必修二中所涉及的素材最少。实验室安全教育在五本教材中均有分布,且分布较为均匀。生物武器与生物恐怖防范教育素材以选择性必修三为主。此外,生物安全知识分布在每个教材的各个部分,如“练习与应用”“生物科技进展”“复习与提高”“正文”等均涉及生物安全知识。最后根据发掘的素材内容,以不同的切入点和渗透方式,设计了5个教学案例。
第四部分,结合实习实际,以《禁止生物武器》一章为例进行实践教学。结果发现,实验班的生物安全知识和生物安全意识显著提高,而对照班的变化不大;教学实践后,对照班的平均成绩为77.50,实验班的平均成绩为82.38,统计发现,P值为0.001<0.01,说明两个班的成绩差异性极显著。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生物安全教育也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生物学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