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投债
地方债
公司债务
银行借款
公司债券
挤出效应
摘要:
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的破坏,我国中央政府推出了“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也实施了相应的配套政策,致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不断增长,债务规模不断扩张。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这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急剧膨胀不无关系。探讨地方政府与微观企业债务融资之间的联系,明确地方政府债务影响企业债务融资的方式,有助于为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一些政策建议。
目前关于地方政府债务对公司债务影响的文献主要关注的是地方政府债务整体上对公司债务的影响,而对地方政府债务挤出公司债务的层次、不同类别地方债务的挤出方式等细微方面很少进行细致的研究。本文通过分析城投债和地方债挤出公司债务的层次、挤出公司债务方式的差异以及对不同企业的异质性影响,从更为细致的角度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挤出效应进行研究。
首先,本文发现城投债和地方债对公司债务的挤出效应发生在国家层面,而不是地方层面。利用2008-2021年的市级和国家级城投债券数据和2015-2021年省级和国家级地方政府债券数据以及相应时期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逐步加入控制变量和固定效应的方式进行基准回归。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未加入年份固定效应前,市级城投债和省级地方债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对公司债务具有很明显的挤出效应。加入年份固定效应后,市级城投债和省级地方债的回归系数开始变得不显著,这说明城投债和地方债的挤出可能是一种国家层面总量上的挤出。而加入国家层面的城投债和地方债的解释变量后,发现只有国家层面的城投债和地方债变量的回归系数是显著为负的,地方层面的城投债和地方债解释变量不显著,证实了城投债和地方债的发行在国家层面挤出了公司债务。
其次,通过将公司债务细分为银行借款和公司债券,发现城投债对公司银行借款的挤出效应更强,而地方债更多的挤出了公司债券,二者挤出公司债务方式有所差异。并且发现城投债对资产规模小、盈利能力弱的企业的债务挤出效应更强,而地方债对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债务挤出效应更强。本文还通过替换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调整样本时间段以及滞后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的方式对基准回归进行稳健性检验,重新进行实证回归的结果与基准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最后,本文使用银行数据补充研究了城投债和地方债对银行贷款的影响,结果显示城投债和地方债的发行都减少了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地方银行受到城投债发行而减少公司贷款的影响更强,而地方债的发行对大型国家银行的企业贷款影响更强。并且,市级城投债和省级地方债对地方银行的贷款影响是不显著的,这都与城投债和地方债是在国家层面挤出了企业的银行借款是相互验证的。
未来,国家应该控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寻求最优债务规模水平,尤其是控制城投债的规模,以减少对企业债务融资的挤出,从而提高企业和社会整体的效率。并且,要不断推进融资平台的市场化改革,破除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这将会极大缓解城投债挤占银行信贷资金的情况,从而提高企业的融资效率,推动社会经济整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