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高中信息技术
教学案例设计
案例教学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信息科技的快速发展,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迎来了新一轮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以六大学科概念为主线,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必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鼓励教师革新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开拓应用于课程教学中的教学资源,加强课程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能够有效融合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型教学方法,已在诸多领域进行过实践验证,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此前案例教学的研究多聚集于高等教育,在中小学教育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中的研究甚少。案例教学是把学生的积极参与作为前提条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与讨论,进而习得知识的有效教学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引进案例教学,可以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注入新的活力,转变师生的课堂地位,有效改善整体教学效果,推动信息技术课程的改革。
要使案例教学能够有效的实施,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在案例教学的全过程中,案例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案例的设计和运用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而不同领域的教学案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其设计存在着差异。基于此,本研究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作为全文的指导思想,从以下六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绪论,阐述本文的研究背景,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研究问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和相应的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主要框架体系。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通过对大量的文献进行研读与梳理,对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辨析,总结出国内外学者在教学案例设计方面已有的研究情况,结合当前国内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相关研究与现状,为二者的结合以及全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与支撑。第三部分: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挖掘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开展案例教学的问题所在,发现案例教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主要困扰因素是缺乏案例资源,而学科教师又不知如何设计教学案例,明确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对教学案例的设计需求。第四部分:通过对大量应用案例教学的文献进行调研,梳理总结案例设计的方法与模式,为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案例的设计提供指引方向。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科特色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从整体出发构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学案例的设计原则与框架。并在此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实践对象的教学进度选取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案例的实例设计。第五部分: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案例的实践与效果分析,将基于本研究构建的原则与框架设计出的教学案例应用到实际课堂中开展实践检验。实践分为两轮,在开展教学实践前根据案例教学模式先进行整体教学流程的设计,第一轮教学实践后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教学反思对教学案例资源和教学流程进行改进,再进行第二轮教学实践,同时发现本轮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进行完善。实践结束后通过前后测问卷配对样本t检验、学生访谈和学业水平测试的方式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对案例资源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验证教学案例设计框架的合理性和案例资源促进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第六部分:研究总结与展望,对整个研究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对本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做展望。
研究结果显示,以新课程标准为逻辑起点建构的教学案例设计原则与框架能够有效改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案例素材选取和案例形态呈现方面,综合考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与需求,灵活运用技术全方位赋能教学案例的修饰与处理,为教学案例的质量提供保障。创新型的案例资源在课堂中的实践应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价值认可度,并在极大程度上转变了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为学生创设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对学生开展案例讨论和进行深度案例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学生在基于案例讨论与交流开展的学习过程中,生生与师生的互动水平均有提升,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同时,与同伴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观点的输出和对知识的深层理解与建构,进而有效提升了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