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政信金融
政信金融风险
风险预警
风险管理
摘要:
政信金融是指兼具财政和金融双重属性的经济活动,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以政府信用为基础、旨在履行政府相关职责和承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经济金融活动。地方政府政信金融就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地方政府凭借自身政府信用参与的旨在履行当地事权、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经济金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主要是借助于金融工具或金融杠杆工具,包括政府债券、资产证券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以及政信信托等金融工具实现其目的。当下政信金融已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已经展现了巨大的作用,广泛的参与到经济的发展之中,政信金融活动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各个方面,也会影响到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因此其风险也会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以及社会公众的预期。风险是具有传染性的,政信金融是政府参与的金融行为,属于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当政信金融形成风险时,不仅影响政府的债务风险、财政风险也会形成金融风险,而这些风险都会因为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个体间的经济行为传导至整个宏观经济,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从地方政府来看,如果政信金融活动产生风险,可能是政府无法偿还到期本息造成违约,也可能使得政信金融项目烂尾浪费社会资源影响市场信心,这些风险传导至金融市场可能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从社会资本角度来看,政信金融活动涉及资金巨大,当出现风险时,前期投入资金套牢,后期未来收益不确定,社会资本陷入泥潭,会决定撤出。这样也会影响以后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政府将不能依凭其信用杠杆来建设地区经济。如何构建科学规范的地方政府政信金融风险管理框架,控制好政信金融风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日益成为政府以及学术研究未来关注的重点。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地方政府政信金融风险,依照“提出问题——理论分析——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的逻辑进行研究。主要基于风险管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财政分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基础理论,通过对中国地方政府政信金融的演进、现状、风险及其成因分析,辅之以DSGE模型、BP神经网络等数据理论分析工具,对地方政府政信金融风险的管理策略以及路径进行研究:首先是提出问题,包括第一章内容。首先,对本文的出发点进行说明,提出问题的背景以及研究这个问题对当前理论和现实具有什么意义;然后,定义本文的重要基本概念政信金融、政信金融风险以及政信金融风险管理;之后,围绕研究主题介绍文章的研究思路、方法、框架以及在研究中的重难点,并介绍本文的创新和未来将要做的进一步研究方向。其次是理论分析,包括第二、三章的内容。这部分是文章研究的重要文献回顾以及所依据的基础理论。本文从政府信用、政信金融风险以及政信金融风险管理三个层面对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梳理回顾,总结了现有研究的贡献和不足之处;从风险管理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财政分权理论四个方面阐述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并梳理了现有政信金融风险管理的相关政策,为之后的研究打下基础。再者是实证分析,包括第四、五、六章内容。首先,描述了中国地方政府政信金融的发展历程,再分别从政信金融项目、构成、规模以及地区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然后,分析了地方政府政信金融的发展现状、政信金融的风险以及成因,具体包括分析政信金融风险与一般金融风险的区别,政信金融风险的独特性、风险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等为之后的DSGE模型构建以及BP神经网络预警系统的建立打下基础。之后,说明政信金融对宏观经济有很大的影响,政信金融风险也能通过不同的路径与宏观经济产生相互的作用,最后,在第三部分和风险影响作用机制的分析基础之上,构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对地方政府政信金融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分析,建立BP神经网络预警模型对地方政府政信金融风险预警进行研究,秉持着循相关性、科学性、可得性和客观性原则选取指标数据,根据风险趋势,分为“轻、中、重”三个等级,构建地方政府政信金融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利用现实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政信金融模式在提供公共产品中具有优势,解决了地方政府长期债务沉重的困境,能够有效的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提高当地的就业率,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非债务类政信金融可以减少政府债务风险,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预警系统效果良好,能够给地方政府政信金融风险的防控提供重要参考,对于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起到提前警示作用便于防控。最后是政策建议,包括第七章内容。首先,明确了地方政府政信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以及理念,确定地方政府政信金融风险管理的顶层设计;然后就地方政府政信金融风险管理路径展开讨论,可以采用哪些具体实践操作用于地方政府的政信金融风险管理;最后依据前四部分的基础研究以及风险管理路径提出政府层面要如何进行地方政府的政信金融风险管理,包括地方政府政信金融风险管理策略以及相关制度保障。本文相对与以前的研究有一定的创新性,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本文选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