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活动理论
分层教学
初中英语
阅读教学
摘要: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英语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理解性技能和语言输入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然而,根据相关文献查阅和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英语阅读活动形式单一,活动之间缺乏层次性、关联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简单统一,缺乏针对性和差异性;课后阅读作业重“练习”,轻“拓展”等。鉴于此,笔者拟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实验,并提出相关策略。分层教学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与《新课标》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发展等理念一致。分层教学分为显性分层和隐性分层教学,相较于显性分层教学让学生知道自己被划分到不同的学习水平层次,隐性分层教学更有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此外,《新课标》倡导教师践行英语学习活动观,指出英语学习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阅读活动则是实现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依托和载体。活动理论强调以活动为核心解释人的心智发展,明确活动是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形式,并指出活动具有层级性,其思想与英语学习活动观相契合,为英语阅读活动分层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研究以活动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四川师范大学附属A中学初二年级B班的学情,进行了英语阅读分层教学设计,主要探讨以下3个研究问题:(1)在开展英语阅读分层教学之前,如何对学生进行分层和分组?(2)活动理论视域下的初中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在课堂上如何实施?(3)活动理论视域下的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对初中生英语阅读素养有何影响?针对以上3个研究问题,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A中学初二B班48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访谈、测试3种方法收集数据,并借助Excel和SPSS26.0软件分析数据。通过对学生英语阅读前测成绩和实验前问卷结果的综合分析,笔者以隐性分层为原则,将学生划分为A、B、C三层,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标准,将各层学生按1:2:1的比例分成了12个4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7 Section B 2a-2e”教学案例的呈现,笔者阐述了英语阅读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环节。通过对学生前后测阅读成绩、实验前后问卷结果的对比分析,以及实验后访谈结果的分析,笔者发现英语阅读分层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英语阅读素养。研究结果表明,综合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学生分层和异质化分组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增强合作意识;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实施过程中“课堂教学”、“课后作业”和“课外阅读”三部分互为一体、共同作用;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各方面均有显著提升,其中学生的阅读体验、阅读习惯、阅读理解和语言知识提升最为明显,证明了活动理论视域下的分层教学在初中英语阅读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然而,由于实验对象样本数量较少、实验周期较短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的原因,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此笔者在文末为未来学者进行英语阅读分层教学和研究提供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