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公共租赁住房政策
政策扩散
扩散特征
事件史分析
摘要:
政策扩散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是我国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过程的产物,是实现“低端有保障”、“住有所居”的重要举措。从2008年深圳市首次采纳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经过12年扩散,截至2020年年底,我国大陆地区293个地级市均采纳了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这一重要政策的扩散引发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背景与源头是什么?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在扩散过程中呈现怎样的特征?哪些因素会影响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扩散?上述关键问题尚不明晰。本研究从政策扩散视角切入,以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为研究对象,进行扩散过程和扩散影响因素两项研究,尝试回答以上问题。研究一运用质性分析方法探讨了公共租赁住房政策背景源头与扩散过程。首先,就背景源头而言,公共租赁住房是继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后,国家出台的一项新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住房保障。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均源于国外。其次,就扩散过程而言,(1)政策扩散在时间上呈现S型曲线。在我国,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在各区域之间的扩散效果都非常明显,并且,在扩散过程中呈现为一道S形曲线。(2)政策扩散在空间上聚集效应和邻近效应显著。地方政府采纳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的行为将对其周边区域产生激励作用,同时,其周边区域也将产生相应的压力。(3)政策扩散路径自下而上扩散与自上而下扩散并存。自下而上扩散与自上而下扩散,两者并非相互孤立的两条道路,而是在我国特殊的政策实施过程中相互配合,从而产生了“吸纳一辐射”的发展轨道。(4)区域间政策扩散速度差异性显著。四大区域的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扩散开始时间和扩散速度各不相同。研究二运用事件史分析方法验证了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以省级政府压力为代表的行政压力、以邻近政府压力为代表的邻近效应和房地产发展中的平均房价对地级市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扩散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房地产发展中的住房投资和以市长交流调动为代表的领导流动对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扩散影响不显著。上述结果表明,地级市政府在决定是否采纳公共租赁住房政策时,既非仅由外部压力推动的“提线木偶”,也非完全按照收益最大化行事的“理性经济人”,而是在相对稳定制度结构下的有限理性的创新行动者。综合质性分析和事件史分析结果,本研究为后续公共租赁住房政策发展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强化上级政策引导,出台公共租赁住房法律法规;二是落实各级政府责任,提高主体解决问题能力;三是保障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用地,建立科学合理的补贴标准;四是完善公共租赁住房准入退出制度,强化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