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生财政
民生财政支出
效率
影响因素
摘要: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自从党和政府提出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任务以来,我国居民与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度不断上升。李克强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今后的工作重点包括: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民生问题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政府也强调要注重财政绩效的管理,其中与民生相关的财政绩效更是重中之重,但由于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不同地区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居民受教育水平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从而导致我国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效率不高且有较明显的区域差异。因此,研究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的效率对提高人民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有着极大的意义。基于此背景,本文对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效率做出了以下研究:第一,对与民生财政支出效率有关的文献进行整理;第二,对民生财政的内涵以及本文民生财政支出所研究的范围做出界定;第三,从中央民生财政支出、地方民生财政支出以及民生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的角度对我国民生财政支出做出现状分析;第四,建立科学且全面的民生财政支出效率评价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从静态的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效率做出分析;第五,从动态的角度,对我国地方政府2012年至2021年的民生财政支出效率做出分析;第六,从影响路径的角度,对民生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做出理论分析,又通过Tobit回归模型对民生财政支出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七,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结论有:第一,我国民生财政支出在产出方面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特点,但东部地区在环境保护方面产出较低;第二,我国民生财政支出效率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民生财政支出效率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第三,我国多数地区的民生财政支出效率未达到DEA有效状态,各地方政府不仅应该调整民生财政支出结构,也应该调整民生财政支出规模;第四,在2012年至2021年间,由于技术进步指数的下降,导致了民生财政支出效率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下降;第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居民素质、人口密度、政府规模和区位因素会对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效率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以下三方面的对策建议:第一,优化地方政府民生财政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第二,精简财政,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第三,提高开放程度,推动经济发展。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国地方政府的民生财政支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