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科书对比
实验教学
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摘要:
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的“三新”改革,如何深入领会新课程理念、更好把握教学知识的广度与深度、充分发挥新教材的育人价值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是当今每一位教师需要共同思考与钻研的课题,尤其是对于刚使用新版教科书的教师们来说,对新旧教科书的内容、栏目、编排、功能进行对比研究,是做好新旧教科书使用平缓过渡,充分发挥化学教学有效性的最好方式。本研究聚焦于“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实验部分,采用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比较研究法与案例研究法对2007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与2019年人教版高中化学教科书进行对比,选取“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进行实验教学案例开发,基于对比研究和案例实践结果对新教科书实验教学的实施提出建议。本文研究共包括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研究背景、核心概念、国内外对于教科书对比和实验对比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为新旧课程标准“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对比,从必修结构、内容要求、教学提示和实验要求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第三部分从形式结构与功能结构两方面对新旧教科书“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实验进行对比。第四部分选取“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进行实验教学案例开发,并通过问卷调查和限时同步检测进行教学评估。第五部分是新教科书实验教学的实施建议,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通过对比发现以下结论:新课标的内容要求更加细致全面;活动与探究建议更加清晰详实,新增了教学策略和学生必做实验;更重视化学实验,规定“学生必做实验”为实验教学的底线。新教科书的实验栏目更丰富,划分更细致,并新增了“实验活动”、“科学·技术·社会”栏目,但传统型实验仍是实验栏目的主体。在实验数目方面,新教科书的实验数量明显增加,且新增实验主要集中在“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在实验内容上,新旧教科书实验大多集中在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部分,新教科书增减了部分实验,对铝、硅及其化合物的实验要求弱化,对铁、氯、硫、氮及其化合物的实验要求有所提高。在编排顺序方面,旧教科书更注重知识逻辑顺序;新教科书更注重学生认知顺序,在元素化合物部分体现出“分而不散、散而不乱”的特点,看似将金属、非金属的知识板块打散,实则建立起“分-总-分”的结构,有利于学生建立学习元素化学的整体架构模型。在实验配图方面,新教科书的实验配图数目有所增加,配图形式也更丰富,图片更加清晰美观,兼具科学性与趣味性。在功能结构方面,新教科书实验更注重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尤其重视学生安全意识、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的发展。教学评估结果显示,采用分组方式进行实验教学的学生对化学实验有更加积极的认知态度,对知识掌握度更高,更能对实验现象和结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基于对比研究与教学实践结果,建议使用新教科书开展实验教学时,科学制定素养目标,充分考虑教学内容特点与学生实际;挖掘实验栏目功能,有效利用新课标新教科书资源;重视知识整体关联,结合旧教科书知识板块补充总结;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倡导学生自主实验,开展高水平实验探究;逐级搭建问题阶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