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初中科学
支架
支架式教学
自主学习能力
教学案例
摘要:
《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要在探究实践中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采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开展教学。支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搭建学习支架,学生在支架的帮助下开展学习活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
本研究基于国内外文献阅读,了解支架式教学和自主学习研究现状,通过问卷调查(α=0.791,KMO=0.751)和访谈调查来了解实习学校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调查发现初中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表现为学习意愿不强、学习技能不够、课堂专注度不足等三方面,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差异。
本论文将以上学情作为支架式教学的起点,整理出辅助教学内容的工具支架、提供真实体验的实验支架、启发理解思考的问题支架、感知整体内容的图表支架、推动教学开展的方向支架、促进模仿迁移的范例支架、帮助监控反思的评价支架等七种教学支架。同时也提出了搭建支架测定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发展认知提高学习能力、教学评价迭代进阶教学模型这四个支架式教学环节。
笔者设计并实施了《组成物质的元素》、《磁生电》、《二氧化碳》和《呼吸与光合作用复习》等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后总结出支架选择和使用的教学建议,根据最近发展区、课型、知识逻辑以及创设所需情境来选择支架,在使用支架时要注意差异性、灵活性、渐撤性以及在问题解决中发展思维。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课后练习和课堂观察等方法对支架式教学的效果进行评价,论文研究结论如下:
1.支架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前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支架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t=-3.586,P<0.05),在信息加工(t=-2.234,P<0.05)、要点处理(t=-2.116,P<0.05)、复习策略(t=-2.057,P<0.05)、专心程度(t=-2.210,P<0.05)、学习态度(t=-2.147,P<0.05)等维度上均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结合访谈和课堂观察结果,学生更喜欢支架式教学的课堂,因为课堂情境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在课堂中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更愿意在课堂活动中思考问题,使学生能保持良好的注意力,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并反思,也能把握教学重难点并做好课堂典型案例笔记。以上学习行为均表明,支架式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支架式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课后练习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支架式教学对学业成绩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组成物质的元素》t=-2.226,P<0.05;《磁生电》t=-2.200,P<0.05;《二氧化碳》t=-2.348,P<0.05;《呼吸与光合作用复习》t=-2.128,P<0.05)。对课后练习中不同难度水平的题目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学生在知晓水平上没有表现出差异性(P>0.05),在理解和运用水平上表现出差异性(P<0.05),说明支架式教学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并迁移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