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诗歌
高中历史教学
核心素养
教学案例
摘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历史课程的设计要注意与其它课程的关联,加强学生对多学科课程的学习并发挥学科间的整体作用,培养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文学科的划分中,语文无疑是和史学关联密切的学科,中国历来就有“文史不分家”的传统,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资源在高中历史课堂中一直被广泛运用,在历史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探讨文史结合的课堂教学愈发凸显其意义。
引诗歌入历史教学并非全新的话题,凭借其自身的史料价值和人文艺术价值,无论是对推动课堂的高效教学,还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当下高中历史教学中,诗歌仍在持续焕发新活力、发挥新作用。就目前的高中历史课堂而言,运用诗歌教学仍存在明显的问题,诸如教师运用诗歌手段单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缺乏等,亟待解决。鉴于历史学科特性,结合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中诗歌运用的新情况,指出在历史课堂中,运用诗歌应坚持内容写实、贴合教科书、运用适度、选材典型等基本原则。基于这些规律,教师要认识到诗歌和历史核心素养之间的相互联系,在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历史知识的同时,恰当运用包括诗歌在内的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对学生来说,转变学习模式,从对诗歌文学层面的学习转向对诗歌中蕴含的历史信息、历史解释和历史情感的学习,从单一的内容识记转向基于历史思维的理解。这些都是新形势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当务之急。
围绕统编版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和新课标,以核心素养的培育为最终目标,以引诗歌入历史教学的必要性和对教科书中诗歌运用的分析为前提,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辅以图表来展现当前历史课堂中运用诗歌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因。最后,结合《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课堂实际教学案例,探索诗歌运用的原则和策略,检验诗歌在历史教学中的实际成效,不断完善高中历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