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
同课异构”教学活动
教学案例
摘要:
在国内,“同课异构”是伴随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在校本研究背景下兴起的。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这四个层面。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之需,“同课异构”被提上日程,随后被运用到各个学科中去。简单来说,“同课异构”就是指教师针对相同教学内容,进行多样化教学设计,采用不同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以此来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该活动的实施,要求“同”中求“异”,“异”中显“同”。“同课”是基础,是指授课教师讲授的相同教学内容,“异构”是指教师在遵循“同课”的前提下,通过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在“异构”中彰显教师个性。高中思想政治课“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较为真切地反映不同授课教师对相同教学内容的不同处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打造高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构成,主要有以下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同课异构”概述及其理论依据。本部分主要阐述了“同课异构”的概念、类型、相似概念以及理论依据。第三部分是“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现状分析。通过对调査问卷以及对高中部分行政工作人员访谈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譬如,对“同课异构”教学活动态度不够积极;教学设计择优照搬,“同课”缺乏新意;教学过程缺乏特色,“异构”变成“同构”;教学反思流于形式,未使“异”化为己有。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对“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认识不充分;教师专业素养不高,创新能力不足;教师课业繁重,精力与时间不济;学生学习主动性不足,合作学习能力不强;学校制度建设不完善,缺乏保障体系。第四部分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同课异构”教学活动的实施原则、阶段及建议。本部分提出以尊重差异,彰显本色;互助交流,教学研相融合;实际出发,适度“异构”为该活动的开展原则。从前期准备阶段、课堂实施阶段、总结反思阶段开展该活动。在具体建议方面,主要从教师合理实施“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参与“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学校全面保障“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这三个层面提出可行性建议。第五部分是“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实施案例。本部分主要是以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课第二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课为例,从课前准备对比分析、课中实施对比分析、课后评价反思对比分析展开写作。第六部分是结语,对本文研究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