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收入分配
金融渗透
基础设施建设
摘要: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全社会的关注,“十四五”规划将稳妥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作为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持续扩张,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少风险。既有文献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但是却忽视了债务与收入分配的关系,特别是缺乏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深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与收入分配之间的因果关系,探讨二者之间的影响渠道,并提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与收入分配调节的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收入分配差距在各国都呈现出一种扩大趋势。当前中国基尼系数早已越过了0.4的国际警戒线,这表明我国收入分配状况不甚乐观。然而地方政府债务会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差距尚不清楚。为推动经济增长,中国地方政府利用各种渠道举借债务,造成债务规模迅速扩张。地方政府债务作为政府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财政压力,改善基础设施状况,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债务本身也会对社会财富的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公共债务的收入分配功能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探讨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利用2006-2017年全国28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得到了如下的研究结论:(1)地方政府债务会显著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平等,平均而言,地方政府债务的增加1%导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0.049%;(2)经过作用机制的检验,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发行会促进金融借贷的发放,并由此扩大收入分配的差距,即地方政府债务会通过金融渗透渠道对收入分配状况产生影响;与之相反的是,尽管我们猜想地方政府债务可能会通过将债务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来改善社会经济环境,增加就业需求,提高劳动者收入,从而适当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在进行相关机制检验之后,我们发现地方政府债务并不会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渠道对收入分配状况产生影响;(3)对基准回归结果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存在更大晋升压力的地方官员(57岁以下)以及处于主动负债时期(2009-2017),地方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显著为正,相反,地方官员晋升压力较小(57岁及以上)以及处于被动负债时期(2006-2008),地方政府债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为正但并不显著,表示在官员晋升压力与主动举债行为的驱动下,地方政府债务对收入差距的扩大效应会显著提升。本文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保证了上述实证结果的可靠性,使用替换债务度量指标、增加固定效应交互项、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遗漏变量检测、改变聚类等方法后,发现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显著成立。针对上述发现,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在管控地方债规模的基础上发挥地方债的积极作用,同时强化地方政府债务与其他财政工具的协同,最后发挥金融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积极作用,治理好地方债影响收入分配的渠道。由于针对公共债务与收入分配的已有研究中理论分析居多,且仅有的少数实证研究多使用跨国或省级层面数据,因此本文利用中国地级市的相关数据,首次将国内地方政府债务与收入不平等问题纳入到同一分析框架下,从实证上检验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从多个层面进行异质性分析,利用多种方法展开稳健性检验,得到了稳健可靠的研究结论,丰富了公共债务与收入分配的相关文献,提供了中国地级市的实证依据,为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改善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