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中地理
地理可视化教学
教学案例设计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思维”的培养开始得到重视。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没有图像,思维是不可能的”。于是,“可视化教学”便应运而生。信息时代的到来,更是使可视化教学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但对“地理可视化教学”的系统研究却较少,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实践如何有效开展更是当前亟待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效地开展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实践有助于丰富地理教学理论、改进地理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成长。为此,本研究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法和行动研究法界定了地理可视化教学概念的内涵,调查了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的现状,构建了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案例设计的流程及策略,设计分析了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典型案例并对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实施的实际效果进行了检验,旨在为广大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地理可视化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界定了地理可视化教学概念的内涵。地理可视化教学就是指通过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的支持,地理教师引导学生在现实的、虚拟现实的或图像中现实的可视化情境中,学会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地理环境,懂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具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实现全面发展的过程。(2)调查了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现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和教师对开展地理可视化教学实践的认可程度较高;当前开展的地理可视化教学实践中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地理可视化教学实践中应关注思维导图或概念图这类工具的使用;可操作性强的地理可视化教学实践流程及策略亟待构建。(3)构建了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案例设计的流程及策略。流程依次为:确定地理可视化教学的主题、阐明地理可视化教学的目标、选择地理可视化教学的方式和设计地理可视化教学的应用形式。策略的构建具有针对性,其与流程分别对应如下:①地理可视化教学的主题主要包括“格局”和“地理过程”;②地理可视化教学的目标的阐明应以地理学科核心素培养的“落地”为导向、以课程标准、教材、学情“三分析”为基础、以关注学生的“学”对教师可视为阐明标准;③选择地理可视化教学的方式应遵循如下步骤:确定可视化情境的类型、划分可视化方式的水平和选择适宜的可视化方式;④地理可视化教学的应用形式应根据不同的应用阶段分别设计:学前衔接阶段教师共享共建、学生温故知新;学中构建阶段教师再现情境、学生合作探究;学后强化阶段学生巩固拓展、教师评价改进。(4)设计分析了《经纬网的认识与应用》和《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两节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典型案例,并对前者进行实施。通过设计准实验和访谈验证了开展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同时,也清楚了在开展高中地理可视化教学实践时,应尽可能使之形式丰富多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