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互联网
党群沟通
执政党
群众
摘要: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人民放在首位,与人民群众保持联系,并不断寻求新方式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沟通。在互联网出现前,中国共产党与群众沟通的渠道主要是各级党组织、人民代表大会及政治协商会议、信访机构、大众媒介等,这些渠道下的党群沟通需经由党员、人大代表、大众媒体等中间者传递群众的声音,党群沟通的速度相对较慢且易出现信息失真的情况。在如今互联网普及的时代,中国共产党把握时代机遇,运用互联网拓宽党群沟通的渠道,更加便捷高效的实现与群众的直接沟通。因此,探索互联网党群沟通的实践困境,并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提出完善策略,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又促进党群间的有效沟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2020年8月,中国共产党首次运用互联网向全社会征集五年规划的意见建议,为“十四五”规划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在此次互联网党群沟通中,结构要素包括沟通主体(中国共产党)、沟通对象(人民群众)、沟通内容(群众对“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建议)、沟通渠道(党中央在互联网平台开设的“十四五”建言通道)。本文通过对群众在网络平台对“十四五”规划建言的言论抓取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互联网为群众提供了平等自由的表达空间,但在实际发展和运行中还面临着些许困境,主要表现为部分网民政治素养不高引起的沟通失序及沟通内容分散、沟通中介作用有限造成的渠道整合困难、信息输入的截留和失真造成的民意反馈不及时。面对互联网党群沟通的实践困境,作者总结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党群沟通的实际情况,从沟通对象及内容、沟通渠道、沟通主体三方面进行策略分析。在沟通对象及内容方面,执政党运用互联网进行宣传教育,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作用,提升网民的沟通素养,进一步提高沟通内容的质量;通过匿名与实名结合的方式,实现党群良性互动。在沟通渠道方面,整合互联网党群沟通渠道,提高处理沟通信息的工作效率;构建完善的网络监管法律体系,实现网络监管主体的多元化,减少互联网上不良错误信息对网民的影响。在沟通主体方面,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党员运用互联网与群众沟通的能力;执政党及时回应群众的意见建议,并将其公开。总之,通过对沟通过程中各要素的完善,推动互联网党群沟通的有序进行,构建党群和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