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明晰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五大目标。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战略自开展以来,一直是基层实践界和学术理论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对高校而言,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是自身的本质属性使然,也是承担国家民族使命、拓展社会服务职能的必然。在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中,明确要求"高校要为乡村振兴提供全面战略支持"。地方高校是指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整体结构中占有战略性地位,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部分,肩负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培养地方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重任。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成为助推区域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如何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精准对接区域乡村振兴需求,打破固有的传统组织模式,创新实现路径,提升服务效能,都是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