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7省区
“十四五”规划
乡村振兴
摘要: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走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各省区在衔接国家规划和考虑本地实际基础上制定出来的省级“十四五”规划,既系统确定了本省区的乡村发展目标和路径,也集中体现本省区的乡村发展理念和思想,对乡村振兴的实现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全面和科学评价各省区“十四五”规划中乡村振兴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7省区“十四五”规划中乡村振兴政策为研究对象,参考政策范式理论、政策目标理论以及政策工具理论,构建起对各省区乡村振兴政策的分析框架。具体而言,在选定和整理27省区乡村振兴政策文本的前提下,对各省乡村振兴政策进行基本描述。以此为基础,从政策目标、政策内容、政策工具三方面对27省区乡村振兴政策进行分析,发现各省区乡村振兴政策尚需完善,其主要表现为:在政策目标方面,政策目标的量化指标设置数量不足和部分省区的量化指标体系不够完善;在政策内容方面,乡风文明建设内容偏少和治理有效建设有待加强;在政策工具方面,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不足和次级政策工具运用不均衡。综合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如下几点建议:在政策目标层面,需要增加政策目标的量化指标数量和调整完善省区的量化指标体系;在政策内容层面,针对乡风文明建设问题,可以采取制定专项的乡风文明建设政策文件和加大对乡风文明建设资源投入的优化措施。针对治理有效建设问题,可以参考推进乡村三治融合的协调发展和强化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完善建议;在政策工具层面,需要不断提升需求型政策工具的使用比例和全面优化供给型政策工具的整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