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城乡融合
熵值法
测度评价
对策
摘要:
城市和乡村是两种不同的空间形态,其有机联系、紧密协调是推进系统整体演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及推动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关系逐步从二元分割走向一元融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突出矛盾。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历史起点,中央不断强调推动共同富裕,旨在实现均衡的高质量发展,“十四五”时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关键阶段,应牢牢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主线,破除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弊端,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城乡融合发展进程。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省会,担任着积累城乡关系发展实践经验、探寻城乡改革发展思路的重要任务。城乡融合作为一个系统性工程,将贯穿于“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面对“十四五”时期新形势、新要求,认真总结合肥市城乡融合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合理建议是当前需要深思的重大课题。本研究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法、对比分析法对合肥市城乡融合发展进行研究。首先,在借鉴学者过往研究的基础上,以系统论、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流空间理论为理论基础,介绍城乡二元结构、城乡统筹、城乡一体化等基本概念。其次,梳理合肥市城乡融合发展的历程进程,阐述合肥市及其城乡融合发展现状。接着,基于“五位一体”整体发展观,采用定性分析方法对合肥市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构建水平进行评价,并从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四个维度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定量分析方法-熵值法测度了2010-2020年合肥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与长三角核心城市(杭州、上海、南京)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如下:相比2010年,2020年合肥市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有了较大提升,2014年后处于城乡融合提升阶段,但整体融合发展水平低于上海、南京、杭州三市,存在城乡文化融合不足,城乡社会、经济融合水平不高等现实短板。根据研究结果剖析了合肥市城乡融合发展面临城乡融合体制机制有待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通不畅,城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的现实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体制机制,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乡村治理体制机制;从具体要义上提出夯实城乡经济融合基础,提升城乡社会融合质量,挖掘城乡生态发展潜力,推动城乡文化和谐共生的对策建议,以期加快合肥市城乡融合发展,为合肥市“十四五”时期打造城乡融合示范之城提供有力支持。图[9]表[3]参[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