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摘要: 九府发〔2022〕21号2022年8月18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直及驻市有关单位:《九江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此件主动公开)九江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摘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求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2021年底,经国务院同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摘要: 国家能源局、科学技术部近日联合印发了《“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能源科技创新的总体目标,围绕先进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安全高效核能等方面,制定了中国能源发展与项目布局的技术路线图。《规划》主要围绕五大路线攻关前沿技术——先进可再生能源发电及综合利用技术方面,布局17项重点任务。《规划》提出,聚焦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发更高效、更经济、更可靠的水能、
摘要: 宁政发[2021] 34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第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组织实施。2021年12月7日(此件公开发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残疾人民生,加快推进我区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 10号)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宁政发[2021] 1号),
摘要: 本刊讯国务院近日发布通知(国发[2021]27号),印发《"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是,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基本实现一体化融合发展,智能化、绿色化取得实质性突破,综合能力、服务品质、运行效率和整体效益显著提升,交通运输发展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展望2035年,便捷顺畅、经济高效、安全可靠、绿色集约、智能先进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建成,
摘要: 2月21日,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规划》围绕推动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工作任务。《规划》指出,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我国具备坚实的物质基础、充足的人力资本、历史悠久的孝道文化,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解决好这一重大课题。“十三五”期间,
摘要: 铜政办〔2022〕4号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铜陵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2022年3月3日铜陵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进一步明确铜陵市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依据《安徽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铜陵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摘要: 南府办〔2021〕54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数字南宁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2021年12月31日数字南宁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深入贯彻国家大数据战略、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战略部署,助力强首府战略实施,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数字南宁建设,
摘要: 驻政〔2022〕23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部门:《驻马店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22年3月15日驻马店市“十四五”商务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推动驻马店商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
摘要: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交通发展建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5月9日出炉。《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北京市将重点加快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轨道与公交融合,推进交通运输绿色发展,建设步行自行车友好城市,鼓励绿色低碳出行,力争“十四五”末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6.5%。预计到2025年,中心城区日均出行总量将达约4100万人次,较“十三五”期末3619万人次增长约13%。城市副中心与中心城区之间的客流交换量显著增加。城市交通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构成2500公里以上的轨道网,支撑首都圈内5万人口以上城镇组团发展和通勤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