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张岱年
胡绳
实践创造
人民大众创造论
社会主义新型文明
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
在探索社会主义新型文明、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张岱年、胡绳等一批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提出了人民大众创造论。他们从实践创造的内涵、实践主体的道德属性、如何对待古今中西文化等角度展开论述。他们对创造实践的内涵作出多方面揭示,认为实践是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它面向外在世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还具有内在关系性。他们认为人民大众是创造实践的主体,且创造实践应是科学的、民主的。由于人民大众创造论意味着文化要为人民大众服务,所以实践的主体是具备集体主义道德属性的人民大众。在道德哲学层面,这体现为主张对传统道德范畴进行创造性转换,或者提倡新的道德规范,突出集体主义和“公”之德。他们认为人民大众创造的源泉是人民大众的需要;在文化汲取方面,既要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也要借鉴西方外来文化,但这二者并非创造的根本源头,而是促进发展的有益补充。基于此,他们批判了复古主义,反对全盘西化,主张融入世界文化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