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全人类共同价值:中国道路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立足波澜壮阔的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是文明更新的结果,不是文明断裂的产物。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为了更加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对中华文明的赓续和创新,本期笔谈发表五篇文章以飨读者。刘勇的文章从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守正创新、坚持多元一体、坚持交流互鉴、坚持和平发展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赓续和创新中华文明的文化基因和价值理念。赵勇的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发展的本质关联来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透过对中华文明的现代建构彰显出推动中华文明新发展的价值意义。章钊铭的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为赓续中华文明夯实物质基础、强化制度保障、丰富时代内涵、塑造发展格局、肩负历史使命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使中华文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迸发出强大生机与活力。唐少莲的文章从空间形态、时间形态、观念形态三个维度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完成了对现代化文明形态的重塑并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旧邦新命。田鹏颖的文章从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昭示了中华文明举世无双的时代品格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华文明未来走向创造发展新成果、构建制度新体系、发展文明新形态。
摘要: 2024年,全省应急系统各级党组织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原原本本、逐章逐条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全体党员干部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防风险、除隐患、战洪涝、治地灾、灭山火、化危机中担当作为,在实际行动中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精神,凝聚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篇章的强大动力。
摘要: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关键词: 党的领导 全面深化改革 意义
摘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坚持党的领导是这一战略部署的根本原则。坚持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为其提供了方向保证、理论指引和根本立场。党的领导为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力量。其中,党的政治领导力是统揽改革全局的关键,党的组织动员力是凝聚共识、推进落实的引擎,党的资源统筹力是推进改革的基础保障。从效果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领导是否加强和改善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效的重要体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效是检验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自我革命 中国式现代化 国家治理
摘要: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这一历史进程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实践创新,也是其理论形态在动态发展中的自我完善。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本质上构成了党的自我革命历史主动性的具体表达,主要根植于自我革命实践形态的演进逻辑、价值取向的范式定位及方法论创新的制度效能的范式建构,从而形成了政党治理与国家治理、文明形态建构的现代化治理范式。尤其是中国式现代化,已成为党的自我革命在其历史主动实践活动中最直接和生动的体现。在这一过程中,党通过自我革命以党风引领社会风气,构筑现代化文明形态的价值新风尚;通过完善自我革命制度体系和深化自身建设制度改革,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基本的保障制度;通过自我革命持续校准人民性与先进性的政党伦理坐标,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力量和引领其前进方向。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大学生 自信自立 教育实践
摘要: 随着数字经济、知识经济等新兴领域的迅猛发展,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日益复杂,面临的信息碎片化与价值观多元化问题日趋显著,高等教育需更加注重学生的内在精神引领与独立人格培养,构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的教育体系,推动其在适应社会变革的同时,能主动承担现代化建设的使命。深入分析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自立自信”的理论逻辑,以及大学生自信自立教育的意义与实践路径,以期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推动青年一代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文化形态 两个结合 价值哲学
摘要: 价值向度是反映价值主体基本价值取向的关键维度,为锚定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提供了基础性前提。从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出发,解读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价值向度要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与文化主体性的双重视角。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聚焦于现代化进程中的“现实的人”,回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确立了彰显人的主体性的价值内核。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在民族、现代与世界协调发展的语境中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彰显出本土化的主体自觉、现代化的主体表意与全球化的主体气度,明确了巩固文化主体性的价值表征。人的主体性与文化主体性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建设实践中相互证成,彰显出人的发展与文化建设的互动融合,这与“人文化成”的价值追求高度契合。为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建设实践中要充分关注人的主体性价值、回应人的多元化需求、助力人的现代化发展,从而实现其在价值向度与实践向度的高度统一。
关键词: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社区治理 基层治理 中国式现代化
摘要: 社区治理是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是治理成果惠及人民群众的有效方式,是创新发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平台,还是防范化解市域社会风险矛盾的基础支撑。但目前社区治理存在治理资源错配削弱民生建设效率、主体作用薄弱降低群众参与意愿、社区权力偏移产生党群关系裂隙和精英化倾向挤压居民参与空间的现实困境。为此应当根据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总体要求,从强化社区民生建设、改善居民参与环境、深化党群互动、构建全民协作社区四个方面解决治理难题,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兼具理论创新性与实践可行性的解决思路。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公平正义 辩证统一
摘要: 公平正义是关乎人类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与进步的根本性问题,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价值。从公平正义视域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内蕴着生产正义与分配正义相统一、制度正义与权利正义相统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统一、普惠性正义与差异性正义相统一等辩证统一关系。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必须深入理解、把握并坚持这些重大关系,有助于开拓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广阔视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平正义事业行稳致远。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独特优势 比较视角
摘要: 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式现代化具有鲜明的独特优势:摒弃了西方式现代化的资本至上逻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避免了西方式现代化带来的各种危机,推动高质量发展;破解了西方式现代化紧张的人与自然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底层逻辑、衍生影响、生态困局三个层面探寻其秘诀所在,能够规避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的诸多弊病,为众多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新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