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乡村振兴
民间信仰
再社会化
关键机制
摘要:
民间信仰作为一种更为泛在、稳定和持久的地方性知识,在构建新时代乡土文化和表达乡土价值观方面是难以替代的存在。在乡村振兴场域下,民间信仰既沿袭自身的知识形态,又有机融入其他类型知识体系,由自发到自觉,持续推动地方性知识嵌入乡村振兴实践,促进形成了乡土性和现代性两类异质性知识体系相互并置、共存、互渗的格局,呈现出了鲜明的“再社会化”趋势特征。乡村振兴的本质是回归乡土又超越乡土,面对地方性的困境,更加强调民间信仰的“再社会化”及其知识体系的时代性表达,有助于理解乡村全面振兴发展的地方性事实,激活地方性知识并有效动员行为主体和地域优势资源,让现代乡村保持生活的质感。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命题下,要突出以重建地方性为主旨优化民间信仰再社会化的关键机制:一是作为地方性知识重要枢纽的民间信仰的整体性保护机制,二是以民间信仰整合地方性知识服务乡村振兴的动力激发机制,三是民间信仰知识形态传承创新与民众自觉和乡村振兴的价值共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