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代表
人民群众
代表履职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作用,要把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成为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和主体,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是代表依法履职、发挥作用的基础和保障,也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两个机关”的重要论述,精准定位了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要求,为长期坚持并且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指明了方向,对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提出了更高要求。上至宪法,到选举法、组织法、代表法,下至各地区人大出台的法规,均对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有着规定,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和社会管理、维护自我权利和利益、对自身价值的追求,呈现出越来越活跃的趋势,这就对如何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规范保障新时期的人大代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不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查阅有关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方面的书籍、刊物、论文以及相关报道等文献资料,对比国内部分地区的经验做法,对基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现状分析,找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基层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列出在直接选举时存在的选区划分随意性较强,过于看中结构意义上的代表性,在履职时代表联系群众主动性不足,阵地建设参差不齐,途径较为单一,反映群众意见要求的处理反馈机制不够健全,以及在人民群众监督代表罢免代表时存在的问题,从国家法制层面不够健全,对宪法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宣传力度不够,人大代表缺乏责任意识,缺乏综合知识,存在特权思想,联系人民群众成本过高以及选民层面深入剖析基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存在问题的原因。继而从完善直接选举制度,完善基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路径,完善基层人大代表的监督罢免机制,完善人大代表履职的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完善基层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的对策建议。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渠道的拓宽使得人大代表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设的连心桥更为通畅,对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实践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提升,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