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鄱阳湖
生态治理
跨行政区
摘要:
鄱阳湖作为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水资源宝库,是国际著名的重要湿地和白鹤等候鸟的越冬栖息地,在保障江西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维护健康长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鄱阳湖生态有所改善,但湖泊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依然存在诸多矛盾,特别是跨行政区生态治理面临严唆挑战。当前,鄱阳湖生态治理形势十分紧迫:近12年来鄱阳湖水位迅速下降,水资源利用形势更加严峻;由于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工业废水污染、采砂,水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当前鄱阳湖出口湖口断面水质为Ⅳ类;受水文情势变化、水质变差、过度捕捞、工程建设等因素影响,鄱阳湖生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各级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深化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加快了鄱阳湖治理步伐,在法律法规、治理机构和组织体系、治理方式、治理重点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特别是在河湖长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治理成效,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改观。但是鄱阳湖跨行政区生态治理依然存在治理行为有偏差、治理合力难形成、治理能力不充分的困境。鄱阳湖跨行政区生态治理存在问题有“公地悲剧”的内在矛盾,也有治理机制方面的不完善,具体表现为:政府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市场调节机制不够成熟,公众参与机制不够健全。最后,本文以相关理论为指导,结合鄱阳湖生态治理实际,从政府、市场、公众三个方面提出了鄱阳湖跨行政区生态治理的对策建议。一是要推进跨行政区政府协同治理,包括建立统筹协调的组织体系、健全协作的利益分享机制。二是要发挥市场对生态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培育生态服务市场交易体系,要扩大和规范政府购买生态服务行为,把一些生态治理职能交给市场;重点在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运营领域推进公私合作机制,探索水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模式。三是要积极引导公众参与,在湖区生态治理过程中,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公众的力量,加大公众生态文明观念的养成,建立和健全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的各种规章制度,畅通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的渠道,推动公众依法有序参与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