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比较公共行政 工具属性 比较方法 文献计量
摘要: 比较公共行政学是公共管理学科重要分支之一。在近40年的学科重建与发展中,我国比较公共行政研究经历了酝酿、启动与积累三个阶段,但依然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学科体系。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中的核心期刊及CSSCI期刊收录的1759篇文献为研究样本,运用文献计量分析和规范分析法对比较公共行政研究的演变阶段、热点主题及演进特征等方面进行提炼总结,可以发现当前国内相关研究主要围绕行政体制改革、政府绩效管理、电子政务等7个主题展开。我国比较公共行政研究存在研究氛围欠缺、概念界定不清晰、学科发展边缘化以及研究内容分散等困境。未来比较公共行政研究要继续发挥基础性功能,在比较分析框架上达成共识。此外,还要做到:突破工具属性,加强学科属性;突破引介性研究,加强反思性的本土化研究。
关键词: 行政处罚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 举证责任 环境违法行为 主观过错 生态环境损害 罚款金额 酌定
摘要: 【裁判要旨】社会组织提起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中,生态环境损害后果难以量化时,法院可参照环境违法行为对应的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对生态损害赔偿数额进行酌定。但应同时符合三项定前提:一是被告环境违法行为客观存在,且已实际造成生态环境损害后果;二是原告已穷尽举证手段,现有证据仍无法量化生态环境损害后果,且不具备鉴定、评估可能;三是法院已依法向被告释明其应当履行举证责任且告知逾期不履行将予以酌定,但被告逾期未能举证。还应当适用的定方法:一是以环境违法行为对应的行政处罚罚款金额为酌定基数;二是在0.5-2倍之间确定酌定系数,系数大小应综合考虑被告的主观过错程度、环境违法频次、相关行政处罚的履行改正情况等影响因素。酌定基数与酌定系数相乘之数额即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数额。
关键词: 重聚型行政生态模式 里格斯 行政生态学
摘要: 里格斯认为农业社会、过渡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分别是融合型行政模式、棱柱型行政模式和衍射型行政模式。20世纪70年代,里格斯进一步发展了行政生态学,但在之后的数十年间这一理论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这种停滞归因于多个方面,助推行政生态学再发展具有必要性与可能性。借鉴光学中的夫琅禾费衍射展开研究,能够助推行政生态学的理论创新:工业社会的衍射型行政模式类似光的衍射,与此不同的是数字社会的行政模式与光的重新聚合相似,因此可以命名为重聚型行政模式,这种行政模式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具有良好前景。
关键词: 南京大学 公共管理硕士 夏书章 公共事务管理 中国行政学 江苏扬州 人物简介 国立中央大学
摘要: 人物简介夏书章,行政学家,中国当代公共管理学的主要奠基人,被誉为“中国MPA之父”“新时期中国政治学重建首倡者之一”,江苏扬州高邮人。1919年1月生,1943年毕业于原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改名南京大学)法学院,1946年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获公共管理硕士学位。195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同时担任国内多所高校公共管理学院(系)的名誉院长(主任)。
关键词: 政治学 行政学 思政建设 协同 路径
摘要: 党校的思政建设对于党员干部的培养至关重要,而政治学与行政学党员干部的思政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关于行政学与政治学在党校思政建设中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本文首先对政治学与行政学在党校思政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论述,将党校的思政建设与党员干部的政治修养以及国家治理结合起来。最后探讨了政治学与行政学如何通过协同来促进党校的思政建设,并指出了二者协同的路径。通过本研究,以期为党校思政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以进一步促进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与执政能力。
关键词: 环境公益诉讼 检察公益诉讼法 适用困境
摘要: 立法赋予了检察机关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和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当事人资格,为检察机关依法履行生态环境检察职能供给了法律依据,有效弥补了私诉权在维护环境公益领域的不足。然而,由于生态环境案件的利益交织、责任叠加等特性,导致检察机关在适用“两诉”过程中出现了顺位不明、关系不清、甄选困难等困境。基于生态环境检察融合履职视角,通过厘清“两诉”竞合时顺位关系,建立检察行政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制度以及完善诉前程序运行机制,妥善处理“两诉”关系,实现制度优势互补,诉前程序与诉讼程序紧密衔接,构建融合一体的生态环境公益检察格局。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行政法律责任 环境法典 制度构建
摘要: 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法律属性尚存争议,有民事责任说、行政责任说和多元责任说等观点。鉴于生态环境修复责任的公益性、强制性和补救导向性特征,主张将其界定为行政法律责任。为完善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制度,应借助环境法典编纂契机,从拓宽责任主体范围、制定科学修复标准、健全修复资金制度和强化行政部门监管职责等方面着手,推进责任制度建设,助力生态文明发展。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民事公益诉讼 损害赔偿 检察权
摘要: 生态环境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存在共通与差异之处,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初步厘清了二者在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混乱局面,但因条款过于笼统,实践中缺乏效率。《民法典》出台后,二者的区别正在逐渐模糊,并出现融合的趋势,当前最主要且明显的区别是主体不同,二者的衔接应从起诉主体背后的行政权与检察权的关系着手,设置衔接原则以及衔接路径,最大限度发挥制度效能。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 科学化管理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何科学管理人力资源,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聚焦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现状,针对科学化管理需求,提出包括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强化激励机制、优化人才配置等策略,以期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行政法学 行政规范性文件 主体认定 不特定多数人 反复适用
摘要: 行政规范性文件是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对象,也是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是,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认定标准,学术界和实务界却始终众说纷纭,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行政规范性文件法治化水平的提高。结合行政规范性文件应用中的疑难问题,对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认定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