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认证 第三方认证 行政法 政府规制 自我规制
摘要: 认证是一种重要的规制与治理工具,本文从行政法学的视角,以药品GMP认证为例证,对认证制度的运行与改革加以探讨。指出在认证中,应明晰行政认证的法律定位,厘清行政部门、检查机构和检查人员的角色,合理界定认证规则的水平,设计合理的认证程序。未来应引入第三方认证机构,并设计对第三方认证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企业不仅要遵守认证规范,还应通过自我规制设定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 行政体制改革 国家治理 视域 内部结构 责任配置 言简意赅 行政生态 外部结构
摘要: 我主要思考的是新时代国家治理视域下的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如何理解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机构与行政体制改革的论述。报告这部分的论述言简意赅,总体上遵循了国家治理现代化视角下行政体制改革的逻辑。从行政生态来看,行政体制涉及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两个方面。内部结构是指机构的设置以及机构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包括责任配置、权力、责任、人员、编制、规模、层级、专业化等问题。
关键词: 行政哲学 问题探索 服务改革 大学出版社 应用 实践 哲学研究 封面设计
摘要: 颜佳华教授在我国行政学界是一位高产的作者,于行政哲学研究领域尤为突出。继1998年出版《行政哲学论》、2009年出版《行政哲学研究》之后,最近又出版了《行政哲学问题探索》(湘潭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当我从颜佳华教授手里接过《行政哲学问题探索》这部带着湘湖特有的质朴的油墨香韵味的新书,浏览了一下目录和前言之后,仍然产生了强烈的震撼,这种感受,恰与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上所表达的意图和所凸显的风格很吻合:封面上五道橙色线条,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划去,刺破了苍白的底色,抽象地象征着五指分开的一只大手推向无际的天穹,推出一片新天地。
关键词: 内部控制 评价 指标
摘要: 本文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结合审计工作实务,构建了内部控制评价量化指标体系,为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提供参考标准,以评促建,促进单位完善内控体系,防范风险。
关键词: 行政国家 话语实践 知识生产 中国场景 中国问题
摘要: 新时代需要新的公共行政学。在话语制度主义的分析视野中,行政国家的中国叙事包括了"党性"与"人民性"的背景观念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前景话语。立足中国国家治理现实的行政学话语实践,是对行政国家的中国经验进行刻画和形塑。它并非遵照先验的知识逻辑对研究对象进行切割与重组,而是强调知识生产的主体性,并以回应真实问题的经验叙事方式建构公共行政学的中国话语体系。在学科、知识、权力三维互动的意义上,围绕中国场景、中国问题的行政学话语实践,需要以"观念魅力"为表现形式在世界体系中建构和拓展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全球图景。
关键词: 公共行政 二分原则 批判 市政研究运动
摘要: "政治—行政二分法"是公共行政研究的经典原则,但是现实中过分强调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实际上是对威尔逊原初思想的误读。在威尔逊看来,政治与行政之间虽然具有不同之处,但是威尔逊在定义公共行政中并没有将行政脱离于政治。"政治—行政二分法"所强调的政治与行政分离的内涵形成于市政研究运动,正是这一运动使得这一原则被错用。本文以这一事件为分析起点,对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被误读提出批判性审视,从而阐明其真实的意义以及在实践中如何批判地使用等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 领导干部 国家行政学院 科学研究中心 教授 专访 刘峰 主任 中国
摘要: 增强八大本领在新时代更有紧迫性,更有针对性。那么,如何提升领导干部的本领?
关键词: 责任 代议民主 代表性 行政国家
摘要: 现代国家中的民主政治主要表现为代议政治,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的方式建立代议机构,由其行使统治和管理权。政治权力由社会委托并对公民负责,是代议民主运行机制的基本特征。代议民主的责任政府性质,不仅表现在权力来源上接受选举的公开审查,而且体现在权力行使上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只有当代议民主在对人负责方面具有回应性、在对事负责方面具备有效性时,政治代表性才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实现。
关键词: 行政生态学 高校 机关作风 办事效率
摘要: 本文从行政生态学的视角探讨高校行政作风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高校机关作风建设的路径,即从思想、技术和制度三个层次对高校的机关作风加以约束,树立以人文本的工作理念、推进管理信息化、建立健全高校的管理体制,以期改进高校机关作风建设,提高高校机关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提升高校机关的公信力。
关键词: 范式 公共行政 公共管理
摘要: 西方公共行政学已有百余年的发展历程,其学科理论和体系经历了传统公共行政、新公共行政和新公共管理的衍化过程,这三种范式均有其各自的系统的方法、理论、模型和一大批研究共同体。公共行政学科范式的转换和演进是紧紧围绕着探索政治与行政之间的离合关系、效率与公平等价值的权衡取舍、国家制度安排的总基础等重要问题的讨论展开的,而且这种范式转换内在的推进逻辑是从公共行政向公共管理的方向演进的。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应从以层级节制的科层制为主要特点向强调效率、效能的结合,要求更广泛的公民参与和简化政府科层制的公共管理方向演进,未来的政府公共管理范式应该呈现出治理主体多元化、多中心和治理结构扁平化、网络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