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威尔逊悖论
政治-行政二分
十九世纪德国行政学思想
摘要:
行政学的“身份危机”自上世纪中期爆发以来就一直未被克服,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威尔逊片面解读了德国行政学的“政治—行政二分”理论,才导致行政学基础理论的萎缩。是故,对“政治—行政二分”的批判与反思不仅要求重读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更应该要回到威尔逊之前,探源十九世纪的德国行政学思想。本文在反思以威尔逊为标志的学科起源史的基础之上,将研究的目光聚焦于十九世纪的德国行政学思想。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与德国统一的“普鲁士道路”要求德国学界对行政的研究提上日程。早期德国的行政学思想扬弃式的传承了之前的官房学传统,这使得其行政学思想不光要追求行政运行的高效,还将行政理论统摄于国家的理念之中,另一方面,新兴的市民社会也让早期德国的行政学思想渗透着自由主义思想。因此,早期德国的行政学思想体现出很强的调和性的特征。同样的,“政治—行政二分”在德国行政的语境中也是在分与合之间更加强调后者。威尔逊对二分法的引用则属于转化式解读,为美国引入行政学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在学科快速分化的年代,以“整合思想”为特征的德国行政学逐渐被边缘化了。更甚的是,行政学传入美国后,走上了科学化的道路,完成了学科范式的转换,也埋下了“管理主义”极端化的理论“病根”。“如将不尽,与古为新”。本研究具有拓宽行政学历史视野的学科史价值,更为重要的是,早期德国整合性的行政学定位与多领域交叉的学科研究路径也为当今行政学发展中的学科定位与研究路径等核心问题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历史镜鉴。而威尔逊对德国行政学思想的转化式解读的“拿来主义”精神则是近年来中国学界呼吁行政学“本土化”或者“中国化”可以借鉴与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