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族地区
农地流转
政策执行
行政生态学
摘要:
土地问题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深化改革的关键着力点。优化地权配置,通过土地流转提高农地利用效率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农地流转作为农民资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是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农地流转政策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政策的执行,不同民族有着各自基于历史与现实积淀下来的民族文化,加之不同民族所处的地域环境存在着禀赋性差异,两者共同构成了民族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的场域,进而影响和制约民族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的结果。因此,结合影响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来对当前民族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现状进行分析,一方面能够为促进农地流转健康有序地发展、正确处理农地流转政策的普适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对于推进民族地区农地流转,实现民族地区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基于行政生态学的研究视角,选取较有区域代表性的广西壮族自治区S县作为调研区域和样本选取地区,运用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及实地访谈法,探究民族地区环境因素影响下农地流转政策执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针对性的提出优化民族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调研发现,虽然S县政府在农地流转的政策执行中严格遵照中央及上级政府的相关规定,在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下鼓励农地流转与农村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但实际效果却并不显著。在执行环境的影响下,S县的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依然存在以下问题:规模流转策略选择的失效;流转管理工作的执行偏差;未能助民增收致富;耕地撂荒治理的执行异化。对此,结合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环境因素影响农地流转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因分析,本文归纳出以下五条优化民族地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的对策建议:一是完善民族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壮大民族地区政策执行的经济基础;三是加强农地流转政策执行力建设;四是强化农地流转政策执行人员的责任意识;五是加强民族地区政治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