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转型期
农村群体性事件
行政生态
摘要:
中国进入转型期以来,市场由短缺型逐步转向过剩型,多元化社会价值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一元价值,各种价值之间的对话交流对于维持社会和谐显得日益重要。但受传统型社会制度有限渠道约束,社会公民合法权益的实现和保障存在诸多问题,由此造成了大量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单个矛盾得不到及时化解,经过日积月累,往往酿成为群体性事件,产生恶劣的社会后果。
在中国农村,这种困境更加严重。长期以来,农村基层政权远离中央权力的监控,受社会主流文化影响较弱,政治资源贫乏,人口教育程度低,矛盾较多,其相异于城市地区的农村行政生态环境给解决同样的冲突事件制造了不同的气候条件,农村基层政权必须学会面对不同于城市地区行政体系所面对的众多困境,从自身和环境的联系中寻找改革自身和改变环境的出路。
经过解放后近六十年的农村经济改革的洗礼和国家三农政策变迁,中国农村保留了某些固有的本色,同时也经历了巨大的历史性嬗变。改革开放后近十年以来,中央惠农、支农政策的纷至沓来,大大加速了农村行政生态环境的变化。针对这些最新的变化,本文将利用行政生态学理论工具,从政治构架、经济、社会、政治文化以及沟通等五要素诊断基层社会,分析当代农村群体性突发事件背后的制度根源和宏观背景因素,帮助基层政权摆脱转型时期行政失范,政权功能退化,提高执政能力,避免群体性事件,实现有效治理。
论文包含以下四个部分:
第一、回顾国内外学者有关群体性事件的研究文献,解释相关的核心概念,说明本文问题由来,阐明本文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创新以及不足。
第二、阐释问题现状。对我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类型、方式和特点加以描述。
第三、分析问题,阐明和农村群体性事件相关的行政生态要素类型,并对这些要素进行分类分析,最后对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
第四、问题的治理建议。根据上述部分的分析总结,提出相关的治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