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应用型地方高校 行政学专业 自主择业
摘要: 当前,在自主择业机制的强烈冲击下,地方高校行政学专业毕业生彰显能力不够全面、市场竞争力不强、就业压力大等现实困境。因此,地方高校应该重新定位发展模式,通过转变办学理念、突出"应用型"办学特色;整合教师队伍,形成团队合力;丰富课程设置,拓宽专业视野;创新教学方式,凸现行政案例教学等有效措施实现学科建设的转变。
关键词: 行政学 公共性
摘要: 尽管威尔逊的行政学思想来源于斯坦因等欧陆学者,尽管《行政学研究》的标题中也无"公共"两字,但两者存在质的差别。与斯坦因等人的行政学服务于君主、官宦形成鲜明对比,威尔逊的行政学是在解决了"公共"问题前提下的行政学,是服务于民众的行政学,因此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 突发事件 政治动员 行政应急法治
摘要: 本文以突发事件的应对为研究的出发点,将突发事件应对分为"非法治模式"与"法治模式",两种模式表现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政治动员与行政应急法治两个方面。通过分析政治动员模式的内涵、有效性、价值及其弊端,笔者认为政治动员在目前我国现阶段政治和法律的现状下有继续实施的必要性,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其弊端;在此基础上笔者分析了政治动员模式与行政应急法治相互结合的可能性,因为只有在行政应急法治的前提下才能避免政治动员的弊端,充分发挥政治动员的积极效果;最后笔者从利益诱导机制、政治动员能力、政治动员方式等方面就两者的结合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威尔逊 行政学研究 行政学
摘要: 作为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学研究》的发表,标志着美国行政学的诞生。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行政学思想,本文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和认识,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威尔逊行政学理论对我国行政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启发意义。
关键词: 行政哲学 行政价值 行政作用
摘要: 本文从行政哲学元问题研究入手,探讨与描述了行政哲学的限域、行政哲学存在的样态、行政哲学的性质与定位、行政哲学研究的内容、行政哲学研究的价值等行政哲学存在的图景。认为行政哲学研究的内容应以当下中国行政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为研究的起点,涵盖行政理念、行政作用、行政价值、行政方法、行政伦理、行政发展等内容。行政哲学的研究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有助于推动我国行政学理论研究向纵深发展,有助于建立一门新的交叉科学。研究行政哲学的目的在于促使我国行政管理理论研究的系统化、中国化。
关键词: 学术研讨会 行政程序法 行政法学 海峡两岸 研讨会综述 东亚 救济机制 行政诉讼
摘要: 2008年5月23日至25日,第十届海峡两岸行政法学学术研讨会与第八届东亚行政法学会学术研讨会在台湾相继召开。海峡两岸行政法学学术研讨会,是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行政法学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每年举办一次;东亚行政法学会学术研讨会由中国大陆、台湾地区、日本和韩国共同发起,每两年举办一次。
关键词: 法学研究 改革开放 研讨会综述 中国政法大学 会议论文 行政法学 公民基本权利 国家机构改革
摘要: 由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和行政法学研究会共同主办、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和法学院共同承办的“改革开放30年与我国公法学的发展”研讨会于2008年6月8日在北京成功召开。来自宪法学界、行政法学界、司法实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的百余名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共提交论文28篇。本次会议旨在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国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的发展历程。会议主题包括:公民基本权利的宪法保障与行政法救济;国家机构改革的法治化进程;我国公法学的回顾与前瞻。现将会议论文和研讨会上提出的观点综述如下:
关键词: 自由裁量权 选择性执法 自然法 法治信仰
摘要: 在"选择性执法"愈演愈烈的今天,所有的解决途径似乎都指向了实在法规制与强化司法审查,却往往忽略了法治理念的建构。重构自然法理念对于行政自由裁量权正当行使极为重要,必须唤醒人们对宏观和深远局势的理性把握意识,自觉以正义力量牵制权力自由主义的异化。
关键词: 地方政府 绩效管理 行政生态 制度
摘要: 地方政府绩效管理是提高政府绩效水平的有效工具,发达国家的绩效管理实践对于中国地方政府是有益的启示,要在中国地方政府中引入绩效管理就要考核中国地方政府所处的制度环境与发达国家的区别,从而为更好的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提供依据。
关键词: 服务型政府 公共服务 公民社会 公共利益
摘要: 服务型政府不仅是一种全新的行政理念,而且还是一种现实的政府模式与制度安排,在政民关系、公民权利、政府职能、制度框架、行为模式等诸多方面有着特定的目标定位。然而,由于某些历史和现实因素的制约,使我国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具体实践过程中面临着"官本位"的行政文化、自上而下的行政体制和公共服务失衡造成的障碍。为此,只有通过自身的主动努力对这些传统行政生态障碍进行积极超越,选择正确路径,方能达到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