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赋权
连接政治
行政与自治
乡村新闻官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反映出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同时意味着行政与自治的有效衔接是村庄善治的基本面向。本文选取广东省清远市英德市Y镇S村为个案,以深度访谈与田野调查的方式研究地方政府如何通过设立乡村新闻官制度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并使其积极参与村庄治理之中,进而探讨行政与自治实现有效衔接的运作机制与政治逻辑。笔者认为乡村新闻官制度的实践体现了政府与社会的双向赋权:一方面,政府通过多维度赋权乡村新闻官,构建权威的信息传播与沟通渠道试图解决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农村空心化、边缘化、信息不对称等发展难题;另一方面乡村新闻官通过对官方信息进行“转码翻译”,激活农民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供公共服务供给与补位,最终增强政府合法性与权威、巩固国家政权。不仅成为实现基层政府行政力量与村民自治力量有效衔接的重要尝试,聚焦当下乡村治理实践,亦能从中获得启发。本文共分为五个章节,具体行文逻辑安排如下:第一章为导论,阐明本文的研究缘起及相关背景,提出问题意识,并就研究主题进行系统详尽的文献梳理,阐述本文研究方法、思路与结构框架及相关理论。第二章对个案村庄实施乡村新闻官制度之前的政治、社会、经济状况进行描述,分析村庄亟需“连接”的特殊背景,为乡村新闻官制度的酝酿产生提供了可能。第三章从乡村新闻官制度的设立切入,阐述政府如何通过显性赋权,采用复合型、多维度的动员策略引导农民主体广泛参与以及农民心理与行为的调适过程,探讨如何通过乡村新闻官制度实现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有连接闭环。第四章阐述乡村新闻官制度的运行过程,分析乡村新闻官在日常治理与危机治理的双重情景下如何隐性赋权,通过实化权利从而增加政府的合法性,总结乡村新闻官制度的“连接”效益,行政主体和自治主体如何在双向赋权作用下凝聚村庄价值共识,实现多元治理格局的形塑。最后得出结论,分析乡村新闻官制度之所以能够成为行政主体与自治主体有效衔接机制的内在机理,讨论赋权的边界及挑战并回扣“连接政治”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