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国家治理
历史演进
摘要: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创举。其中,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包含国家制度体系现代化和治理机制现代化两个层面的内涵。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指向以制度执行能力现代化为核心的治理主体的能力要素,包含制定科学制度能力、制度执行能力、制度反馈与完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强调必须全面深入地理解这一目标的内涵。这两句话并非孤立,而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理论上互为前提、相互包含,在实践上相互引导、相互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历史命题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发展,它回答了“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这一科学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未曾解决好的重大命题。这一命题的提出,体现了我们党对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和科学判断,也为我们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
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坚持实践经验和理论突破基础上,创立的关于无产阶级如何夺取并建立新型国家政权,并通过无产阶级专政有效巩固政权的理论体系,侧重于安全与效率的实现,为科学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是在科学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特别是无产阶级政党取得政权并领导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中国共产党在这一进程中做出了积极贡献。需要指出的是,在既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无产阶级政党如何有效治理社会主义国家,始终是一个现实未曾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新时代党治国理政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创造性提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方案。具体而言,这一理论体系的构建,其深层旨趣在于探析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转变的动力源泉及其内在的运行机制,以诠释“国家”与“治理”何以兼容与耦合为发端,以协同推进国家的发展安全与公平正义为治理目标,在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研究》为题,主要探讨以下四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章,绪论。主要探讨了论文的选题背景,阐明了其研究意义,总结了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相关概念的界定与梳理,并就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进行了必要概述。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治理理论的初步建构。拘于所处历史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并未就如何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进行系统性阐发,但这不否定经典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蕴含的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思想的内在发展脉络。马克思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奠基者,而列宁是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与实践的开拓者。经典作家的相关理论,初步探讨了基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应该如何治理的这一前所未有的重大理论命题。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发展缘起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基于建设新中国的现实需要,中国共产党作为人民的代表执掌政权并行使治权,在不断应对和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探索并开辟了一条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善治之路。本章以国家发展的历史图景为基础,以历史演进发展的时间轴为主线,逐次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后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第四章,推进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启示。通过审视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在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可以得出一系列启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障,确保国家治理的正确方向和有效实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价值取向,确保国家治理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是基本遵循,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坚持从制度革新出发是基本方向,通过深化制度改革和创新,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实制度保障。
目前,新发展阶段所确立的新目标与新要求,昭示着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肩负着双重使命,不仅需要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构建系统性的理论蓝图,而且还应该针对国家治理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与高效的方法论指导,以确保国家治理的顺利进行。因此,基于国家治理的新实践、新经验,马克思主义国家治理理论的创新发展正迎来崭新的发展向度。这一发展强调坚持科学治理,完善民主治理,聚焦依法治理,提升智慧治理,从而推动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新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