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历史演进
摘要:
科学界定内涵是理论研究的起点,准确地界定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前提与基础。事实上,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由于面临的历史任务与工作重心不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的理解和认知各有侧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也在不断实现创新与发展,厘清在不同时期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的认知及其进展,对新时代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本研究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创新性地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历史演进为研究视角,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的认知及其进展,试图从中梳理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历史演进的脉络,以及为今后推进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的经验启示,从而更好地认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飞跃。具体而言,第一部分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界定与理论命题的正式提出入手,既指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与逻辑起点统一于1919年李大钊同志发表的《再论问题与主义》,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的正式提出及内涵表达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历史演进既呼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理论基础也顺应了其发展的实践要求。第三、四部分则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所做出的党史分期为依据,分四个时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历史演进呈现由理论框架的初步搭建到任务的调整与发展,再到内容的丰富与发展直至当下实现了新时代的守正与创新。第五部分在系统考察这一历史进程的基础之上,从中梳理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推进“两个结合”的根本路径、以解决时代问题为导向以及紧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心任务的基本经验,为新的时空条件下推动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认知的进一步深化提供参照。
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内涵的历史演进,一方面是中国共产党对其认知从侧重民族化到侧重时代化,再到当下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发展历程;另一方面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使命被单独提出,形成了“第二个结合”的过程。回顾和总结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理论命题认知的历史演进,有利于为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借鉴,更好地助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