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锡五审判方式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摘要: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研究是法治研究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毛泽东法律思想到邓小平法制思想,从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到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马克思主义法治中国化理论体系发展日臻完善。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于陕甘宁边区时期,是党领导下的边区司法实践创新经验的总结,对各根据地法制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也深刻影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司法实践探索。马锡五审判方式是党历来重视法治建设的体现,蕴含着早期中国法治建设的红色基因,对于推进中国特色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丰富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内涵,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从四个部分探讨马锡五审判方式对于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贡献与启示:首先,梳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基本概念和历程,为思考马锡五审判方式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中的作用建立理论基础。其次,分析马锡五审判方式产生背景,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典型案例,总结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是“审判程序便民、一切从实际出发、贯彻群众路线、审判与调解结合”的特点,其核心精神是司法为民。再次,分析马锡五审判方式对陕甘宁边区时期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产生的影响。马锡五审判方式巩固了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创造性地将党的思想路线和边区司法实践进行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地形成奠定基础。最后,探究马锡五审判方式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经验启示,即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用实践推动理论创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