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历史决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飞跃
话语体系
摘要: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行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在合理借鉴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基础上,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展开过程中会形成里程碑式的理论标识,每当在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都会通过决议的方式对党内问题进行经验总结、得出历史结论。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不仅限于记录党的历史活动,对过往历史进行系统反思、作出科学结论,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上促进全党的团结一致、思想统一。历史因概括而升华,历史的本质就是进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产生的三个历史决议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理论的文本表达,而坚持以党的历史决议为指导是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的具体体现。这关涉到中国共产党如何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解决中国具体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时也涉及如何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不断产生新的经验和科学理论,从而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本研究主要关注四个相关联的问题:一是本研究要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二是本研究要体现的整体思路是什么?三是按照此种思路建构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四是本研究所呈现的基本观点是什么?首先,从“总”的层面出发,在整体上对三个历史决议的文本进行历史考察。主要是对三个历史决议形成的历史背景、制定的具体过程、体现的主要内容和产生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这一立意呈现了对一系列深层次问题的自觉回应,用“中国经验”回应“中国问题”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在逻辑,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系统回答,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再次,从“分”的角度出发,对三个历史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进行分别阐释。第一个历史决议在中共党史文献中产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通过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主体,规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具体问题,提供了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范式,构建起了中共党史叙事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出场路径。第二个历史决议通过在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中确证了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贡献,进而用党的思想理论解决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合题。第三个历史决议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叙事主题,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呈现的中心任务、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新飞跃的理论成果,呈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主动。最后,从三个历史决议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建构,这是本研究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域”。一是从三个历史决议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义。这就要求从本体论、认识论、实践论和方法论等多维度、多视角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建构何种意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展开叙事。二是从三个历史决议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逻辑关系。在揭示三个历史决议解决不同历史时期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时代逻辑等四个维度进行具体展开,阐明三个历史决议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关系到底是什么。三是从三个历史决议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启示。回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探索,使命是阶段性目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历史性展开,行动在于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历史性飞跃关系,关键在于推动关键问题实现转化、正确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加强理论与方法的借鉴、始终坚持党的自我革命和建构原创性的话语体系。
本研究通过运用“大历史”的研究视角和“古今贯通”的历史思维,把三个历史决议置身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近现代一百七十多年奋斗史、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探索史、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实践史、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辉煌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十年变革史的历史逻辑中去考察,进而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总结历史经验、展望未来发展。因此,通过辩证地看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过程中取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深刻回答了历史决议见证中国共产党认识、推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飞跃的过程,是观察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为了什么”“干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坚持了什么”“成就了什么”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