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延安《解放日报》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毛泽东文艺思想
摘要: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最为关键的一段时期。中国共产党自觉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艺实际相结合,在研究与解决中国革命文艺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经验作创造性地理论概括与总结,生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实现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丰富发展。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包含着内在的发展逻辑: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艺论著、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理论前提;接受、内化、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制定各项文艺方针解决中国革命文艺实际问题,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现实要求;生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关键环节;运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指导革命文艺创作,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实践。《解放日报》记录下1941-1947年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轨迹,是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要文本载体。
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从创刊之日起,便承担了译介马克思主义文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任务,通过译介恩格斯、列宁、拉法格、高尔基等马克思主义文论,广泛地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解放日报》积极报道马克思主义文艺实践资讯,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文艺”的主张,宣传中国共产党“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新文艺方针,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艺方针向以“工农兵”为主体的文艺方针的嬗变。
《解放日报》刊载包括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内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发表党中央领导人的文章,刊登知识分子文艺评论文章,并借助边区文艺界关于“文艺与政治”“文艺工作者思想改造”“文艺的普及与提高”“革命文艺工作者必须长期地深入工农兵的斗争生活”等问题的论争,勾勒延安知识分子接受、内化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状貌,传播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助推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解放日报》报道延安文学界、戏剧界、美术界、音乐界等文艺工作者所展开的文艺活动,推介一大批优秀的新文艺作品,反映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革命文艺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其报道的中国共产党改造、利用旧平剧、旧秧歌、民间美术等传统文艺的实践活动,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共产党文化建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三者之间的互动融合。
《解放日报》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凸显了中国共产党探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就,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中国革命文艺实践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艺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极大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
《解放日报》积极开辟专栏、出版专刊特刊,借助纪念节庆开展活动,与其它红色报刊互动配合宣传,在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引领性”“规律性”“互动性”特征。中国共产党借助《解放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成就与经验告诉我们:新时代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必须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必须加强文艺工作者的思想道德建设。研究延安《解放日报》推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对当代繁荣与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有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