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
摘要: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是中国共产党人对资本主义相关问题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在资本主义相关问题上的反映。本文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生成的社会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思想镜鉴为认识前提,以中国共产党为认识主体,以世界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为认识客体,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为研究时段,着重考察百年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创立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基本脉络、重要成果等问题,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对待资本主义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进而探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建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的理论体系,以期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问题的经验和启示。本文主要由引言、正文五章、结语等三大板块、七个部分构成。引言部分,主要从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现实意义等方面阐释和说明研究缘由与价值;通过系统查阅和认真分析各种文献中与选题相关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述评;同时,对“资本主义”的概念群、“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的概念群进行辨析和界定;此外,对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对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之处作出必要说明。第一章,研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的生成条件。其中,世界资本主义、中国资本主义的基本状况与特点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生成的社会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观、列宁的资本主义观、斯大林的资本主义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生成的理论基础;党带领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同资本主义的联合与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同资本主义的矛盾与斗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资本主义的合作与竞争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生成的实践基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活动家、国外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对资本主义的认识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生成的思想镜鉴。第二章,梳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的演进历程。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之基本创立阶段;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之继续发展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前,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之创新发展阶段;从党的十八大至今,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之拓展升华阶段。而在这一理论形成与发展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演进历程和重要成果。第三章,探究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的主要内容。其中,资本主义经济观侧重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两重性,以及利用资本主义经济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限制资本主义经济泛滥、防止资本操纵国计民生;资本主义政治观着重探析资本主义政治的两重性,以及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成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破除资本主义政治崇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资本主义文化观主要研究资本主义文化的两重性,以及吸收资本主义文化成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文化、防止思想战线精神污染。资本主义社会观注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两重性,以及扬弃资本主义社会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破除资本主义社会流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四章,剖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的逻辑体系。其中,逻辑内核突出表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形成与发展的根本立场、逻辑主线和价值诉求上,是阐释这一理论主要内容的基础和前提;逻辑特征集中体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科学性与前瞻性的统一、批判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无产阶级的资本主义观区别于其他阶级的资本主义观的显著特征;逻辑视野主要体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始终坚持在历史与现实贯通中、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中、国际与国内的关联中认识资本主义,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认识和处理资本主义问题实践中的集中彰显。第五章,立足新时代审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观的理论地位、实践意义和时代价值。这一理论不但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丰富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理论内涵,还奠定了中国共产党正确处理资本主义问题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实践中运用这一理论,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基本原理,立足具体世情、国情和党情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牢记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初心和使命,取得了一系列伟大成就。因此,这一理论为正确认识当今世界资本主义的变与不变提供了基本前提,为妥善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支撑。结语部分,简要回顾研究过程和研究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提炼本文的主要观点,并对进一步深化研究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