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辅导员
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
提升对策
摘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领导干部要加强理论修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懂弄通做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我国高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承担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具备良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有利于国家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有利于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利于自身专业化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是指高校辅导员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知识的学习、思考和实践,在理论知识、理论信仰和理论运用能力三方面的综合涵养。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两种方法,对高校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校辅导员总体上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认识程度较高、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作意愿较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比较坚定,这得益于国家顶层政策制度的完善、学校相关举措的落实和辅导员个人知情行的协同推进。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辅导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参差不齐、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自觉性不够、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能力不强、马克思主义科学钻研精神不高。究其原因,国家层面对高校政策落实情况缺少有力监督,对政策效果缺乏科学评估;高校层面对辅导员专业背景不重视,对辅导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不完善,对国家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辅导员自身工作繁忙,精神懈怠,缺乏学习自觉和科研意识,知行脱节;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的语言晦涩难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繁多,不易把握。因此,提升辅导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需要国家、高校和辅导员三方协同发力。具体而言,国家层面应做好有关辅导员的政策工作,有效监督高校政策执行情况,科学评估政策执行效果,为辅导员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筑牢外部制度保障。高校层面要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一是严把辅导员招聘关口,强化辅导员马克思主义专业背景;二是优化辅导员在职培训活动,帮助辅导员丰富知识、提高能力;三是完善考核工作中的不足,增强辅导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心;四是实施分类设岗,突显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职工作,使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上留有余力。辅导员自身要舍得花时间与精力,一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激发学习自觉;二是善于在学习与实践中反思总结,实现知行统一;三是树立科研意识,重视科学研究,提高科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