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央苏区
监察制度
马克思主义监察思想中国化
摘要:
在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道路上,权力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行使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行使则必然祸害国家和人民。”(1)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如何为人民设定权力、规范权力、制约权力和监督权力的实践探索之路上。1930-1934年,正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央苏区创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艰难岁月。也正是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地探索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制度的创新实践,由此开启了马克思主义监察思想中国化的伟大开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研究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的监察制度,对于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支撑的现代化监察体系,无疑是十分必要且重要的。本文立足马克思主义监察思想中国化的研究视角,在全面探究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监察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重点关切中央苏区监察制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建”、“怎么看”等问题,以期揭示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监察制度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探究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监察制度的演进规律和作用机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制度现代化提供历史镜鉴。90年前,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监察制度的建构完全是为了确保党内政治生态的纯洁性以及整顿苏维埃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风气。在“移植”苏维埃监察制度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十分注重将马克思主义监察思想原理与中国具体革命实际相结合,注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监察思想,并认真借鉴南京国民党政权监察制度实践的深刻教训,最终建立起一个较为独特且完备的监察制度体系。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监察思想为中央苏区监察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语义基因,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关于权力监督的具体实践则为中央苏区监察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监察制度是一个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大体经历了酝酿准备、正式建立、完善发展三个历史阶段。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创建及发展的过程中,中央苏区监察制度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国家政权为什么要对权力进行监察,以及如何实行权力监察等一系列根本问题;科学揭示了监察制度在制约国家权力、维护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以及体现无产阶级意志方面的本质意蕴;全面表达了这一制度在防止国家机关权力滥用、提高党和国家执政能力以及惩治和预防贪污腐败方面的意义作用,以及在维护党的纯洁性、打造苏维埃廉洁政府、维护工农群众福利方面的价值目标。此外,中央苏区监察制度的理论更是反复强调了在具体监察实践中必须遵循依法监察、实事求是、人人平等等科学原则,还创造了专门监察与群众监督相结合、惩处与教育相结合、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等有效方法,强调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对中央苏区监察制度实践的核心作用,以及充分依靠最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察的历史必然性。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监察制度因其历史条件特殊,在具体监察实践中主张为苏维埃政权的中心工作服务,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战时性的特征,但因其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参与监察且注重监察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也表现出广泛的民主性和鲜明的法制性。这一监察制度以其巨大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在改善苏维埃机关工作作风、遏制腐败贪污现象滋生蔓延以及维护苏维埃政权稳固发展等方面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实践成效。由于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这一制度也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但它是在极其艰难的革命战争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和维护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进行的伟大制度设计,是为建设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廉洁政府而创制的崭新政治安排。中央苏区监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是中国共产党独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制度的实践源头,是中国特色监察法律体系的轮廓雏形,更是马克思主义监察思想中国化的伟大开端。在全面开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应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中央苏区监察制度实践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及历史教训,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监察理念,构建完善科学的社会主义监察制度机制,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察法律体系,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以及建设法治政府等方面发挥强大的制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