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
实效
新时代
摘要: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并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且其基本前提及核心要义即在于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中共十八大以来,党在保持经常性教育的同时,更于全党开展了多项主题的集中性教育,党的理论教育实践在新时代得到了丰厚延展。新的实践发生离不开新的理论指引,而历史经验正是现时启示的最好来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思想基础薄弱且理论准备不足的情形下,仍开展了卓有成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因而以此时期为历史背景对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予以详尽考察,应用系统、比较、抽象研究法,首先从理论基石和必要、重要、紧迫性出发,探讨阐述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认识依据及探索历程;其次基于主体、对象、内容、方法和载体是教育开展之核心要素,重点通过对该教育实施体系、对象特点、主要内容、方法载体的分析阐释,在要素层面揭示影响该教育实效的相互关系、作用机理和历史流变;最终通过宏观考察该教育凸显的主要特征与综合成效,挖掘其有效开展的历史经验,并启示党在新时代如何增强自身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具有重大历史、理论和实践意义。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理论教育重要地位、主体客体、原则方法上形成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共产党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提供了逻辑起点、理论基石、基本渊源和主要依据。基于此,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基于自身建设实际需要和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认识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极具必要、重要和紧迫性,由此开启了探索该教育之历程:首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助推党的创立与发展;其次在大革命中开启党校、军队和农民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同时,使其在土地革命中渐趋凸显重要地位;最后历经抗日战争锤炼洗礼,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助力革命走向胜利。
综观此历史实践,中国共产党通过构筑形成在其领导下以党校为中心,上属党的教育领导和管理机关、中涵党的教育承担和实施机构、下附党的理论研究组织和群体的教育实施体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史革命史社会发展史、党性修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为主要和延伸内容;以理论灌输与启发教学、集中授课与自主学习、研讨宣讲与调查实践、因材施教与分类教学、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为基本方法;以党自身为组织管理载体、报刊著述为内容传媒载体、党政军校为渠道阵地载体、整风整党为特殊形式载体;对党员干部、工人阶级、农民阶级、革命军队、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展开了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践。
总结评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方面凸显了主体在党的领导下体系化和多元化;对象与革命动力相一致;内容紧密围绕本质矛盾并与历史、党性和文化教育相结合;方法基于对象实际因材施教和分类分级教育;并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武装为旨归,但同时囿于文化、认知、译准与环境等,而存在科学性和系统性不足等固有历史局限的主要特征。另一方面首先初构了党的理论教育制度和体系;其次在提升全党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武装水平的同时,纾解了干部和能力恐慌,为党的事业培养输送了大量干部;最后夯实了党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基础,并基于思想路线之端正,巩固了毛泽东思想的全党指导地位。可见即便存在思想基础薄弱且理论准备不足,彼时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依然收获了巨大成效,既是党创立的主要根基之一,和在残酷战争环境中面对各项危险严峻挑战时,永葆先进、战斗和纯洁性的主要法宝,又始终成为了党在强化自身建设和夺取革命胜利,并建立新中国政权过程中的主要助力和重大手段。究其根源,贯穿其全局始终的一大灵魂即理论教育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开展教育。且正基于此根本原则和底层逻辑,彼时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历史经验蕴显并可概述为“六大坚持”:坚持在党领导下始终围绕本质矛盾与各项路线展开教育、坚持构筑并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制度和体系、坚持以广大人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对象、坚持密切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并格外注重调查研究、坚持重视发挥历史教育和党性修养的重大作用、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教育。这即启示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效,理应基于党领导下以党校为主阵地的理论教育制度和体系之深化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为旨归,坚持围绕党的各项路线、国家中心工作和时代重大关切展开教育;并注重以调查研究基于教育环境和对象的客观实际来因材施教,以科技赋能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法和载体提质增效,同时以树立大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深化“四史”教育并增强党性修养。从而最终使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承续其历史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将其内在理论优势释放、外化为党的建设和治国理政中的巨大效能,始终在新时代成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征程上的主要助力和重大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