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人民性
历史逻辑
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摘要:
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同时也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征。从毛泽东思想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邓小平理论中的“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再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再到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以人民为中心”,无不体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本文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内在逻辑为主题,着重分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继承与发展,深入剖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进程中继续坚持和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现实路径。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分析与综合的研究方法,收集并分析现有的文献、资料,深入剖析马克思主义相关经典论述,并且收集与归纳学界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相关研究,对已有积极成果进行充分归纳、借鉴并吸收,以前人的研究作为写作的重要依据。并从经典论述、历史经验、理论演变等诸多方面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加以分析、确证,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通过剖析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历史表现,梳理其背后蕴含的理论逻辑。最后通过综合归纳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并基于时代背景提出符合历史规律与理论要求的实现路径。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视角、方法、内容三个方面。从视角上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进行专题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从方法上看,本文采用的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分析方法,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展开论述,全面分析“人民性”的具体表现,并厘清其中的逻辑关系,从整体上把握“人民性”的特征。从内容上看,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其党性与人民性历来都是统一的,学界也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基础之上将理论、政党与人民三者统一起来,从整体上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首先,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属性,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是争取人类解放的学说,无产阶级政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先锋队以及人民解放伟业力量蕴藏在人民群众之中;其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历史逻辑体现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形成与发展符合社会历史规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再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理论逻辑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逻辑起点,既要恪守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又要坚持理论、政党和人民的内在统一,不断坚持理论底色与理论创新,保持理论活力与人民特性,不断地开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新境界;再者,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的实践逻辑体现于中国共产党人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同时,带领人民完成了一项项伟大的社会变革,一步步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实现“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开启“强起来”新时代的实践中;最后,要使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得到更充分彰显,就要回答“如何在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继续坚持和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人民性”,要使“人民性”体现在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的过程中,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以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