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政治理论课
教学改革史
摘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立德树人方面起着关键和核心作用,始终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遵循“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思政课教学的基本原则,课程体系、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阶段性教学目标等进行过多次调整和变化,且这一过程始终处在“进行时”状态。本文认为,这一过程可以被称为思政课教学的改革过程,思政课教学是一个坚守基本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与从现实出发持续改革的辩证统一过程,这是由这一课程体系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从实践出发的认识逻辑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政治思想上合格人才的目标决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中具有典型性和基础性的课程,其教学改革的历史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路径、改革方向、改革进程和改革结果。故本文对思政课教学改革演进过程的研究,以该课程为例进行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探讨,力求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研究效果。本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史的考察,力求将整个研究置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认识框架中,以“原理”课程的改革进程为主线,在厘清相关基本概念的前提下,针对有史以来的思政课教学及其改革的时代背景、改革契机、改革设计、改革方式、改革路径、改革过程、改革典型事件、改革目标、改革结果及其评价等,运用史学方法、教育学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进行全面和系统地考察。以“原理”这一门思政课教学的改革进程及其结果看整个思政课教学历次改革后在人才培养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成效。从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史进一步认清高等教育阶段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所发表重要讲话的重要意义加深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系列讲话精神的自觉性。进一步确立思政课教学观念改革的必要性,为深化思政课教学改革打下认识基础和探索改革路径。本文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关于包括“原理”课程在内的思政课改革的研究状况,从不同角度解读众多专家学者的认识成果和研究结果,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状况的分析为本文提供了充分的材料支撑。第二章主要是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角度引申到作为整个思政教育体系“主渠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并重点分析思政课的改革状况,充分认识和把握思政课在高等教育中的极端重要性和改革必要性。从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基本概念的界定入手,分析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以及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的独特性存在,通过对教学改革的动因、方向及规律的分析对思政课改革过程、目标和结果等形成初步认识。第三章是对思政课改革史的梳理。通过回顾思想政治理论课名称更迭、课程体系的整体纵向演变及聚焦顶层设计、教材建设、师资队伍等关键部分教学改革进程,描述我国高校思政课改革的完整图景,透视思政课改革的特点;考察思政课改革在取得多方面成效的同时所面临教学内容调整、顶层设计落实、教学方法改进、教学主体提高等诸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第四章通过回顾建国前后“原理”课的变迁,着重于从延安时期、建国初期、改革开放时期特别是三次重大的课程改革方案入手,分析“原理”课教学内容的变化,总结教学内容变化原因和规律,并从对“原理”课改革经验的反思中分析思政课整体改革的启示。第五章则从思政课教学改革史与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关系入手,认识和把握新时代思政课改革的意义和时代价值,重视并发挥“原理”课在整个思政课教学中的基础作用,探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的有效路径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机制,最终把巩固思政课教学地位、充实和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养政治素质过硬、政治立场坚定的合格人才,作为提高思政课教学水平和教育成效的基本要求。第六章结论部分,通过总结文章核心和主要观点,在梳理以“原理”课教学为主要线索的思政课改革历程所提供经验的基础上,为深化思政课在新时代高等教育中的改革提供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