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摘要: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发展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党和国家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科学理论。面对新时代新问题,要继续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前进。
关键词: 政治经济学 历史哲学 马克思主义 思想史 抗战
摘要: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和西方社会科学成果被大量译介,政治经济学类书籍和知识备受追捧。历史研究“政治经济学”视角兴起,社会经济史研究蔚成风气,其观念和方法来自唯物史观,并反过来影响和塑造马克思主义史学的研究方法和范式。三四十年代,一批早年具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学术背景的史学家在研究方法和旨趣等方面进一步向“历史哲学”深入,在研究领域上开始转向或兼及思想史,并大步迈进。从“政治经济学”到“历史哲学”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脉络,塑造了思想史研究突出“政治经济”和“社会”等要素的特征,并树立了中国思想史研究发展脉络和源流中的新典范。
摘要: 与时代同频共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质。建构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需推动其与中华文化及中国实践相结合,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而哲学是人类面对现实重大问题时自我反思与理性自觉的集中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迫切需要学理阐释,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创新发展开辟理论空间。
关键词: 李大钊 史学要论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
摘要: 《史学要论》是中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史学理论著作,也是20世纪初中国史学界最早公开出版的理论专著之一,影响深远。在1916年袁世凯取消帝制的时代背景下,李大钊以《口占一绝》一诗中的“高筑神州风雨楼”之句,表达了自己的深沉情感,既是对时局的深刻感慨,也寄托了他对构建“理想之中华”的热切期望,以及对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时至今日,中国已迈入新时代,史学研究在继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史学要论》及其背后的李大钊“夙研史学”精神,仍激励着当代学者不断探索,勇于开拓,为中国史学的发展贡献力量,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不容忽视。
摘要: 张越教授主编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论》一书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于2024年12月出版。这是一本展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面貌的力作。探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历程、规律和特点,是深入理解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演变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新时代新起点上构建中国历史学自主知识体系,繁荣中国史学的重要历程。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虽已推出了一些优秀成果,但相对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历程的复杂性,及其在近现代中国史学上的重要性而言,仍有很多重大基础理论问题需要进一步廓清,很多理解上的偏差需要纠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论》正是一部尝试解决上述问题,具有系统性、反思性与实证性的新著。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艺术学理论 学科建立
摘要: 艺术学理论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学术领域的重要体现。该学科历经长期酝酿,于2011年确立为艺术学门类(第13个学科门类)下的核心一级学科。它具有理论构建、实践指导、文化传承等多重价值,其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促进。该学科契合党的二十大要求,致力于用现代话语构建传统文化体系,增强文化自信与国际话语权。
摘要: 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写出好论文。什么是好论文,如何写好论文,各家观点见仁见智。不同体裁的文章,有不同的要求,其中的关键是方法。掌握好写作方法和技巧,就能事半功倍。本文聚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博士研究生论文,在总结其写作特点的基础上,探讨该专业博士研究生面临的写作困境,并提出破解之道。
关键词: 鄂豫皖老区精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新县案例 历史地理学 理论解构与实践映射 群众史观 红色物业
摘要: 本文以新县为典型案例,探讨鄂豫皖老区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关联,揭示红色文化基因在理论创新实践中的载体功能。研究立足于历史地理学的时空坐标,将新县置于鄂豫皖革命老区的空间版图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间脉络交汇处,通过理论解构与实践映射的双重逻辑,解析老区精神中的阶级意识、群众史观与实践理性如何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互构关系。研究呼吁建立“地方性知识-国家话语”的双向诠释机制,推动红色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理论创新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 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两个结合
摘要: 中国自主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的建构经历了不断探索和发展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编写和出版,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的建构。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材的多次修订和完善,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整体性认识,丰富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两个结合”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自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建构的基本路径。加快建构中国自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需要在“两个结合”上下大功夫研究、花大力气落实。要深入研究和充分体现党的创新理论的新成果,深入研究和反映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新成就、新特点和新要求,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全方位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知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