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OBE教育理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 微课 思政课堂
摘要: 在OBE教育理念下,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在内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在不断地利用更丰富的教学方式和更新的教学技术进行改革,其目标之一是以学生为中心,采用逆向思维方式进行课程建设,以最终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开展教学活动。基于此,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践,探讨以OBE教育理念为基础,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微课”,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以期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思政课堂。
关键词: 朱立元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 中国化阐释 现代性建构
摘要: 朱立元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创新探索,是其立足中国和世界现代语境而展开的一种文论现代性建构。这一探索可概括为两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建构和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研究。其不仅坚定主张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体系要贯通生产到消费、创造到接受之完整过程,系统总结和反思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成就和经验等,同时还突出了古今中外交流互鉴,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与中国社会现实和文艺现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从而也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中国化乃是当代中国文艺学创新建构之根本途径。
关键词: 毛泽东的调查研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前提性价值 过程性价值 结果性价值
摘要: 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是运用调查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对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着重大的历史价值:一是前提性价值,推进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合理接受和对中国实际的准确把握,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条件;二是过程性价值,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坚持群众路线的优良作风,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方法;三是结果性价值,实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创造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从毛泽东的调查研究中汲取理论智慧和工作方法,对于怎样认识和如何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中的调查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启示。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 割断历史 优秀传统 小学生 孔夫子 必然性 孙中山
摘要: 1938年,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中,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质。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关键词: 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建构 毛泽东思想
摘要: 经验的理论化是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以毛泽东思想为考察对象,我们可以发现:解决中国革命与建设问题的实际需要是经验理论化的逻辑前提;领袖群体与知识分子的诠释建构是经验理论化对主体的依托;经验的条理化、综合化及规律化则是经验上升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方法。在此过程中,经验的理论化还应当规避经验主义的干扰以及教条主义的束缚。以毛泽东思想为中心来考察中国革命与建设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不仅能够全面客观地分析其逻辑转化的相关因素,更能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有益镜鉴。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知行合一
摘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蕴含的知行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民本思想的理念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内在的关联。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推进二者的结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众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推进我国文化的繁荣。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 时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摘要: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准确理解“中国化”和“时代化”的科学内涵,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具有各自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两者辩证统一、相伴相生、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两维一体。新时代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遵循八条原则,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当前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 习近平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二个结合”
摘要: 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第二个结合”),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第二个结合”的内在逻辑来源于对“为何结合”“何以结合”“以何结合”三个问题的深刻回答。从理论维度看,“第二个结合”为党的理论创新开辟出广阔空间;从实践维度看,“第二个结合”有利于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从文化维度看,“第二个结合”能够为守护中华文化主体性提供坚强支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展望“第二个结合”的发展路向,可以从巩固定力、激发活力、赓续动力三重视角探析,从而促进“第二个结合”向纵深推进。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曲艺理论 中国式现代化 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 话语体系 思想大解放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摘要: “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高度提出的重要论断,是又一次的思想大解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内涵,又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新意识与新理解,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必然性。
关键词: 继续教育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学术论坛 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东莞理工学院 创新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摘要: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纪念改革开放45周年,回顾总结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光辉历程,更好地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国际化,由全国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术论坛理事会、东莞理工学院及其所属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经济与管理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术论坛”,于4月13日在东莞理工学院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约200名学者、研究生和媒体专家,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论述研究、多学科视域中的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及马克思主义在各领域的指导意义和作用等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