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两个结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具体实际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
“两个结合”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之一,是当前理论界关注并研究的热点话题。立足于党的百年奋斗史,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对“两个结合”的立论依据进行学理性研究,是当前进一步深化“两个结合”理论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以“两个结合”立论根基为研究对象,以史料、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等相关文献以及相关著作为文本依据,以国内学术界对“两个结合”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前提,探究“两个结合”的理论根基、文化根基、实践根基,阐明“两个结合”从产生到发展的深层根源和内在逻辑,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研究“两个结合”深层根基,首先要明确“两个结合”到底是什么,从学理和哲理层面明确“结合”的要件及其相互关系、“结合”需要科学态度和思维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征为“两个结合”提供理论前提。纵观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结合”作为一种原则,以实践为中介,内生于马克思主义产生、发展和创新的全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发展性和人民性,使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能够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成为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实现了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
深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伦理等方面与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与马克思主义的共性,揭示出正是这种共性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奠定了文化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契合性,中国由文化自卑向文化自信的转变,彰显出“两个结合”的主体文化自觉。这些因素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由可能变为现实。
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对理论的需求程度。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关于“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迫切需要新的理论指导。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演进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境遇都需要“结合”,通过实践反思和党对初心使命的坚持更促进了“结合”。同时,“两个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理论总结与升华,在新时代下科学回答如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视角研究“两个结合”立论根基,目的是从中探求“两个结合”得以产生,并能够不断发展创新的深层原因,揭示“两个结合”对中国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所起的伟大作用,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坚持并发展“两个结合”。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创新,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