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族文学
交混性文本
文本至上观
口头诗学
摘要:
民族文学与口头传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民族文学批评不能再受限于作家文学批评范式及其话语惯性,不能再将其纳入“口头/书写”这一等级论批评逻辑。立足民族文学与口头传统互嵌所形成的交混性文本,反思当前民族文学批评惯于对书面/作家文学批评范式及其话语的路径依赖,倡导一种基于口头维度的批评方法,是深化和发展民族文学批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要途径。在理论意义上,以“上下联动、内外贯通”的大文学观、大批评观,把握民族文学的交混性文本特征及其生产机制,并将之纳入与社会时代整体互动格局;在文学意义上,考察民间文学与民族文学的源流关系,为民族文学“走出去”寻求本土实践路径;在文化传承上,为民间文学的活态化传承提供一种基于文学的方式。在话语资源层面,强调口头诗学遗产与口头诗学“中国学派”的批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