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自信
高校
中国民族民间舞
场域循环
教学改革
摘要:
在文化自信的引领下,高校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舞蹈文化和培育新时代舞蹈高素质人才的双重使命。本研究将以场域循环教学模式为重要切入点,聚焦舞蹈教育教学中文化主体性的构建和教学实践的融合。文章首先从相关概念入手,界定文化自信在舞蹈教育中的内涵、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的结构特点、场域循环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解读,确定本研究的理论基础。其次,解读中国民族民间舞的课堂教学现状及面临的困境,提出以“生活(民间)场域一教学场域一创作(剧目)场域一生活(民间)场域”四大场域为主的核心路径,带领学生从生活(民间)场域探寻文化的根脉,推动在教学场域中对于民族文化的课程转化与革新,再通过创作(剧目)场域实现文化符号的当代重建与演绎,最终通过生活(民间)场域的生态回归,实现教学的价值生产,形成良性循环的闭合体系。场域循环模式有助于弥补舞蹈教学与文化认知的断层,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促进传统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在大学的多向性传承与创新性发展,为新时代文化自信与舞蹈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