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群际接触类型
共同体情境启动
群体认同
语言的群体间偏差
摘要:
以三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中学生为被试,采用语言的群体间偏差范式和启动范式,考查民族地区中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两个实验均发现,被试在描述本民族的消极行为时,启动条件并未影响语言的抽象程度。实验2发现,在无关启动条件下,在描述不同接触类型民族的积极行为时,本民族与国内直接接触民族的语言抽象程度最高,国内间接接触民族的语言抽象程度次之,国外间接接触民族的语言抽象程度最低;在描述不同接触类型民族的消极行为时则反之。以上结果表明,侗族中学生的群体认同是血缘和地缘共同建构的混合体。实验1和实验2均发现,在情境启动下,无论是描述积极行为还是消极行为,本民族、国内直接接触民族和国内间接接触民族的语言抽象程度差异均不显著。这表明,被试已经将国内的各民族视为一个整体,形成了内隐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而且,实验2发现,情境启动的积极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泛化到对国外间接接触民族的态度上。因为相比于无关启动,在情境启动下被试描述国外间接接触民族的积极行为时,语言的抽象程度更高。这说明,情境启动激发了被试的“一体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之间可能存在着现实的心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