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四新文艺
工农兵方向
民族形式
延安文艺座谈会
摘要:
抗战时期发生的文艺民族形式讨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文艺界对于民族文艺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的一次重新规划活动。在这场讨论当中,进步文艺界置身于“民族形式”的旗帜下,为建立“中国化”“民族化”的中国新文艺,积极探索具体可行的实践路径。概括来讲,进步文艺界提出的具体方案主要有两种:其一,在五四新文艺之外,重建民族新文艺;其二,在五四新文艺的基础上,发展民族新文艺。两种方案相互抵触,因而形成论争。在党的领导下,延安、晋察冀边区等抗日根据地文艺界,最终达成了认识上的统一,但在国民党统治区,进步文艺界却仍然存在认识上的差异。尽管如此,这场讨论所产生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它所确立的“中国化”“民族化”发展目标,根本改变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方向,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的发端。其次,它所提出、所探索的民族文艺多种发展路径,为后人认识民族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