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共同体
中华民族史
摘要: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式与发展具有独特的机制。北温带五大文化带孕育的农耕文明体系,自殷商甲骨文“中”“国”空间认知肇始,经秦汉郡县制的地缘整合、隋唐都护府的边疆治理直至元明清行省制的制度创新,构建起动态平衡的疆域治理体系,其内在聚合逻辑与西方分治传统形成结构性差异。玉礼制度通过红山至良渚的器物传播完成礼制统一,龙图腾历经查海石龙到宫廷龙纹的八千年形态嬗变成为精神纽带,汉字“书同文”传统依托《史记》《春秋》等史学经典塑造集体记忆,以此共同构成文化认同的核心支柱。历代王朝通过“天可汗”体系、改土归流等策略推进政治整合,至清朝“长城内外皆一家”,标志着传统天下治理范式的成熟。中华民族共同体是由地理环境、文化基因与治理智慧等诸多要素交互作用的产物,其呈现的“多元聚合—动态平衡—创新转化”的演进路径,不仅为多民族国家治理提供历史参照,更以文明存续的“中国范式”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